樊登讀書叛逆不是孩子的錯(管教青春期叛逆孩子學校)
在樊登讀書會的現場,有一位媽媽提了這么一個問題: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她說女兒今年12歲了,正值青春期,特別叛逆。而且孩子不愿意和她溝通,總是對她說,“你又不懂!”現在,孩子馬上就要上初中了,即將面臨中考,所以她特別著急,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聽完這位媽媽的描述,樊登老師表示,他想先聽一下小姑娘的想法。下面是他和女孩之間的對話。
樊登老師:“你是怎么看待你和媽媽的關系的?”
女孩猶豫了一下,說:“就覺得她很兇!”
樊登老師:“她在什么事上不懂?你為什么總說她不懂呢?”
女孩笑著搖搖頭,說:“不知道。”
樊登老師:“那你覺得媽媽愛你嗎?”
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愛!”
樊登老師:“你愛她嗎?”
女孩用力地點了點頭。
樊登老師:“那兩個相愛的人,為什么不能夠好好相處呢?”
女孩笑著搖搖頭說:“她不懂我的世界!”
樊登老師:“那你懂她的世界嗎?”
女孩搖搖頭說:“也不懂!”
樊登老師:“兩個完全不懂對方世界的人,能不能好好相處?”
女孩:“不能!”
樊登老師:“當然可以!兩個人不懂對方的世界,最起碼可以保持尊重嘛,對吧?不懂但是尊重,這也照樣能夠好好的生活,最起碼不吵架,對吧?”
接下來,樊登老師講了一個有關哲學家鄧曉芒教授的故事:
鄧曉芒教授,是中國著名的哲學家,71歲,50多年前開始讀哲學書。他初中畢業上山下鄉到了農村,然后就找到了一本書,是列寧的一本哲學書。然后從那開始讀起,后來慢慢地成長為一個哲學家,而且是中國一流的哲學家。他就探討整個人生發展的規律,他說最大的收獲就在于,沒人管!想讀什么就讀什么,喜歡哲學就使勁讀哲學,哲學有啥用?不知道哲學有啥用,就是好玩。然后就一路讀到黑格爾,然后讀成哲學家。
樊登老師直言:我們現在的教育,就像那個做冰棍的模子一樣,就是格子。一個一個的格子放進去,“嘩”一澆筑,然后出來都差不多,然后就交差了。
但事實上,這個世界上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而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如果我們只是簡單地對應,說語文、數學、英語、跳繩都不能差,那他最后必然會成為一個平庸的人。這不是孩子的問題,這是家長的焦慮無處安放的問題。
樊登老師指出:對于家長來講,其實是我們的生存本能在作怪!什么意思呢?就是說,我們原始的那種獸性,那種做原始爸媽的感覺在左右著我們,“我要保護我的孩子,我要讓我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但是有一點別忘了,原始人他不會判斷對錯。他們斷對錯的唯一方法就是,看別人在干什么?別人跑他就跑,他根本不知道要不要跑,說不定不跑是對的。
所以,如果我們只是個原始人 。我們就看,別人在爭學區房,我也要爭;別人在爭市屬重點,我也要爭;但是實際上,你的孩子可能有更多不一樣的成長方式。而且換句話講,你不管他,搞不好他考學更容易。
也就是說,我們要明白:有的時候,你的努力,只會讓事情更糟。
所以,孩子到了十一二歲這個年紀,父母能夠做的事真的不多了。
保護他的安全這是很重要的;跟他建立情感的溝通;讓他更多了解你們成長的經歷。你過去面對困難的時候是怎么做的?你有沒有犯過錯?你有沒有走過彎路?你把這些案例講給他聽,就好了。這個時候,孩子會對你有更多的了解,你們之間也會建立起來更深層次的感覺。我們只能夠有耐心地等到這個孩子找到他人生的使命。
實際上,孩子也想上重點,因為孩子也是個小野獸啊,因為他的同學好的都去重點了,那他也要去對吧。那你就讓他好好努力,讓他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去好好學習嘛??贾辛司腿ィ疾恢胁蝗ゾ屯炅藛h。
在你“砰”的一下子那股火上來的時候,你要學會先點頭,點頭就能夠令你的情緒水平下降。等你情緒恢復正常了,再來跟孩子談話,然后時刻地提醒自己,耐心很重要。孩子要過自己的人生,你是園丁,你要讓孩子自己長起來,長成一個他想要成為的樣子。
當然,園丁也可以影響花,你可以給他正確的價值觀,讓他看到更美好的世界。孩子的眼界開闊了,孩子的價值觀正確了,這個時候孩子不會浪費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