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怎么理解(叛逆怎么說)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每個人有兩個叛逆期,一個是一歲半到三歲時,另一個是青春期。這兩個叛逆期,可以說孩子都是在積攢力量,為了更好地進入到下一階段的競爭中。
我將從自己孩子的成長與自己的成長為案例去做深層次的剖析。
以下是整理的妞妞26個月齡會說的部分短句。
我發現有許多“不”開頭的詞語;也會有許多疑問句和反問句;自我描述性的語言,我的,我,自己物品所屬的概念;自我意識也處于第四個階段,能夠完全依靠特征線索本身來認知自我;向成人發號施令;控制性微笑,讓她配合拍照微信,自己看到開心的事情哈哈大笑……
昨晚我在衛生間洗臉刷牙,她看見我進來,說我也要洗臉刷牙,一切都是正軌。
洗完腳她上床等我,突然一句話說,媽媽我去看看叔叔拼的椅子,我去坐坐。
沒想太多,去坐就去坐唄。
她出去之后,我聽到的是她拿著叔叔的皮帶在玩。叔叔和她搶,她越不給。一邊還告狀,叔叔要搶。期間我參與了一次,轉移注意力,讓她去拿尿不濕,不理我。依舊沉浸在搶皮帶的情境中。
我假裝生氣,讓她出去,她反問我,“為什么讓我出去,我要睡覺”。
我讓她把皮帶還給叔叔,她不還。讓她去拿尿不濕,她不去,我說關燈睡覺。她說好,我幫你關燈。
反而是叔叔出去了,她又說,我把皮帶還給叔叔,又自己去拿尿不濕,自己爬到床上,“媽媽,我要當你的小寶寶”。
我真是又微生氣,又在反思這個狀況是屬于什么呢?是叛逆嗎?我該尊重她呢?還是……
一切準備就寢,又埋怨我沒給她講故事,摸黑講了幾句。又提要求,媽媽,你唱兒歌,我聽,還給我起了個頭,Apple round,Apple red,Apple sweet,Apple juice……
唱完一首接一首,媽媽你唱一閃一閃亮晶晶…好嗎?我反問,你唱,我聽好嗎?不,媽媽唱,我聽。
結束唱歌。
“媽媽,我和你說說話,你聽,好嗎?”。
“剛才我和叔叔吵架了?”
“為什么”
“因為叔叔和我搶皮帶”。
“媽媽讓你去拿尿不濕,你不去,媽媽都有點生氣”
“媽媽,我愛你”
還在不停的說說,我太困了,進入了睡眠…不知道她是什么時候睡得。
早上趕緊起來查資料。昨天晚上的情形確實是叛逆呀。
再聯想起來前段時間和叔叔搶奶奶,和媽媽搶老公。邊摟著奶奶和爸爸的脖子對他叔叔和我說“這是我的奶奶”“這是我的老公”,有時候也對著她爸爸說“這是我的媽媽,你去找你的媽媽”。
專業術語:第一個叛逆期結束后,孩子就進入了俄狄浦斯期,而這個階段的主題,就是與同性父母競爭異性父母的愛與關注,這是一個巨大的冒犯。
孩子需要在三歲前與媽媽的關系中,獲得足夠的支持與鼓勵,確信他可以做自己,然后才可以在俄狄浦斯期展開自己的競爭,雖然競爭對象和競爭目標就是自己的父母。
如果孩子在三歲前,叛逆一直被打壓,被教導聽話,與媽媽建立了超粘稠的關系,那孩子的生命力就不能噴涌而出,就難以在俄狄浦斯期展開競爭,孩子的生命力就容易被悶住。
當然,這時規則與空間同時并存,孩子有做自己的空間,父母對此給與了尊重和支持,同時,基本規則還在,就是父母需要讓孩子明白,你可以去淋漓盡致地展現你的競爭欲,去親近異性父母,但同時你要知道,爸爸媽媽才是伴侶,而你只是個可愛的小寶貝。
還好,給了她足夠的支持與鼓勵。
我們的艱苦努力只是為了讓她成為更好的自己。
如果父母想收獲一個充滿激情和創造力的孩子,就需要鼓勵和支持孩子做自己,就是尊重孩子的空間,讓孩子在他的空間按照自己的規則來。
如同自己,從小被標簽化“懂事、聽話、孝順、勤奮、努力”。但是何嘗又不是前兩個標簽把自己害苦了呢?
中國式的好人,從聽話的孩子開始,不懂得拒絕,不盡是傷害,從一本書中又看到了另一個觀點,六十而耳順,聽到的都可以。但當經歷沒那么多,而生命層次提的那么高,自己也沒辦法頓悟和消化。
從心出發,每一次的叛逆都是在找自己。這條路走的越來越堅定。特別是今年,越來越清晰自己的定位和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服務特殊孩子的前提不正是要把正常孩子的發展稿清晰,一點點拆解,一點點遷移,才能更好的服務這群折翼的小天使。
就像最近在讀的書,人類的學習有兩種方式,一是不斷的試錯,二是頓悟。工作的10年都在試錯,今年頓悟,也很好,感恩每一個當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