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路上遇到的問題(常見育兒誤區)
初次當媽,誰都有兵荒馬亂的時候,尤其是容易被一些過來人的經驗困擾,當然,有些經驗是值得參考的,但有些“經驗”,不但沒用,反而可能會對寶寶造成一些傷害,新手媽媽們注意。
安全意識的培養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部分之一,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會講到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包括孩子的行為安全,網絡使用安全意識,防火,防水,防電,交通安全等等,這些都是要每一個父母必須教會孩子的安全意識。
- 誤區一:剪睫毛
聽說在寶寶小的時候把睫毛剪短,長大后就會又長又密,這是真的嗎?
真相:
修剪睫毛是不會讓睫毛變長的。睫毛的長度是由基因決定的(也就是爸媽給的)。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把睫毛剪掉會讓它變長。
而且眼睛那么脆弱,剪刀又那么鋒利。別說剪不好可能繼發感染,如果操作不當給寶寶帶來什么傷害,真是讓人后悔莫及。
- 誤區二:剃胎發
有些地方有個習俗,等寶寶滿月了,有的長輩要帶寶寶去理發店里找個老師傅,給剃個“滿月頭”,甚至是把眉毛都剃光,認為這樣寶寶以后頭發和眉毛會長得又黑又濃密。
真相:
頭發是從頭皮下面的一個個毛囊里長出來的,“剃頭”只是對頭發表面的處理,并不能直接影響到頭發在毛囊中的生長。嬰兒頭發的質地從出生起就由每個人的基因決定,也就是說嬰兒出生時就已經擁有了所有的毛囊,所以剃頭沒有用。
而且給寶寶吧頭發剃光,反而失去了對寶寶頭皮的保護,尤其是在大熱天,因此,如果要給寶寶剃頭,也盡量不要剃光,至少留一定長短的頭發來保護頭皮。
- 誤區三:挑馬牙
給寶寶寶寶喂奶時,有些細心的媽媽會發現寶寶牙齦上出現白色或者黃色的小顆粒,像牙齒一樣。這種“牙齒”被稱為馬牙,很多長輩認為必須挑破,否則會影響寶寶以后長牙。
真相
馬牙通常不會影響嬰兒吃奶及乳牙的萌出,出生數周至數月后可自行消退,不需要特殊處理。 切勿挑破,以防感染。
罕見有馬牙導致吮吸疼痛、出血等局部異常癥狀的,可以由口腔科醫生評估后進行手術切除。
- 誤區四:擠乳頭
有許多地方的風俗要給新生兒擠乳頭。主要是女寶寶,也有一些男寶寶也逃不過這種厄運。他們認為,剛出生的寶寶身上有毒素要擠掉,擠一擠,以后女孩子乳房會發育得更好。
真相:
由于寶寶出生時體內有大量來自母體的泌乳素,嬰兒的胸在幾周之內可能會變得腫脹、堅硬,有時甚至可能流出幾滴乳汁。乳頭上有小白點也是由于受到雌激素影響,導致局部皮脂堆積而形成的。
這是正常的生理變化,對男寶寶和女寶寶來說都一樣。幾個月之內,胸部的腫脹就會消退。不但不要擅自去擠,而且也不要用針去挑破。
- 誤區五:打綁腿
為了讓寶寶長大以后能擁有一雙模特般又直又長的腿,有些人想出了一個“餿主意”——綁腿,就是在寶寶睡覺的時候,將寶寶的兩腿拉直然后用布帶捆好,覺得這樣寶寶的腿就能長直。
真相
8 歲以前,孩子都會有點O型或X型腿,絕大多數都是發育中的正常現象。隨著孩子長大,自然會變直的。如果有發現異常現象也可以在給寶寶做健康體檢的時候詢問醫生。
綁腿不僅不能讓腿長直,反而可能會造成發育性髖關節脫位,而且布帶長期壓迫,也可能導致皮炎和破損感染。
- 誤區六: 用母乳給寶寶擦臉
大家都知道母乳很好,有營養又有抗體,于是民間就有種說法,涂抹母乳可以治療濕疹,能讓寶寶的皮膚又白又嫩。
真相
這個方法是非常不科學的。母乳里面有大量的、豐富的營養和蛋白質,使用奶水洗臉或者涂抹臉部,特別是濕疹區域的話,反而容易滋生細菌,并且讓細菌快速繁殖,會加重或誘發寶寶的濕疹情況。
所以正確的日常護理應該是,保持皮膚的清潔,并要特別注意保濕,避免過冷或過熱的刺激。
- 誤區七:鼻子捏高高
不少家長喜歡捏寶寶的鼻子,覺得寶寶鼻梁低,捏一捏能讓鼻子變挺。
真相
孩子鼻腔粘膜嬌嫩,如果經常用力捏,可能會對鼻黏膜造成損傷,破壞保護鼻腔的天然屏障。加之孩子的鼻梁骨比較軟,用力不當可能就會對給孩子造成傷害。
養育孩子的過程是艱辛的而又幸福快樂的。希望新手父母們和長輩們能一起學習專業的科學育兒知識,有不懂處理的及時找專業的兒科醫生咨詢、求助、醫治。
避免因為育兒方式不當,給孩子健康帶來不良的影響甚至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