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叛逆期有多久(青少年叛逆期多長時間)
青春期的孩子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孩子有點管不住的意思了,你說東,他就往西,你說南,他就往北。好似乎孩子永遠和家長對著干。文章較長,不過都是作者個人的真實經歷,希望可以幫助到一部分人。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其實,大家都是從那個年紀過來的。剛剛步入這個時期大概是剛剛上初中,第一次覺得自己算一個大人的時候,開始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并且可以付諸實踐。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所謂“叛逆期”。很多家長會很憂慮,覺得壓根沒法和孩子溝通,孩子也不愿意和家長溝通,唯一的溝通可能就是要生活費,其他方面的話怕是沒什么話好說的。
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家長善于引導,其實是一個孩子一生中很好的一個發展機會。這個時候孩子的大腦也是在飛速發育的,身體也是。就我個人而言,我在小學階段的成績可以說是處于那種中等偏下的,不過我到了初中之后,莫名其妙地就到了上游,而且是我英語嚴重偏科的情況下,我依舊可以保持年紀前20的樣子。很多人都覺得是我努力學習的結果,其實不然。我身邊的朋友都知道,我向來下課、放假從來不搞學習。當然我不是說建議大家都學我這樣,我確實是不夠努力,處于得過且過的狀態。我學習的時間就是上課的那45分鐘,我從來不分心(英語課除外)。毫不夸張地說,要是不考英語,我成績年紀前3是絲毫沒問題的。為什么父母都覺得這個年紀的孩子難以管教,或者是很多事情不愿意和父母分享。其實在這個階段,父母必須要接受孩子應該有的隱私,不要總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去相比。
我原來特別反感我母親,他總是喜歡拿我和誰誰誰去比較,而且和我比的那個人永遠都比我優秀,哪怕你超過了這個,他又會給你換一個更加優秀的人去比較。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些人確實適合讀書,有些人他再怎么努力,也考不到好成績。切莫說是不夠努力怎么的,其實有一部分人,確實他讀書再怎么努力也沒有一個好成績,先不要著急反駁我。努力沒有好成績,但是努力是可以提升成績的。我媽媽原來總喜歡問我第幾名,讓我不要和那些倒數的玩,我也是特別反感的。我總是喜歡反問他,不管什么班級,總會有倒數第一的啊,哪怕個個清華北大,也有一個倒數第一啊,成績不好不代表什么,思想品德過關就行了唄。所以我那時候總是和我媽扯皮,經常兩人都氣個半死。
與其說不斷地去鞭策、去束縛,不如學會放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把控好大方向就行了。不要總是過于關心到孩子的各個方面,這樣往往適得其反。過分的關心,造成的就是孩子的依賴,導致孩子沒有一定的自處能力和應變能力。拿我大學一個同學來說,他就是那種過于依賴家長的,家里算小康家庭吧,讀大學了,在學校和同學鬧矛盾,給她媽媽打電話,說同學欺負他,我當時就覺得不可思議。這么大人了,十八九歲的男孩子,讀大學了,這么點微不足道的小事給媽媽打電話哭訴,而且就是幾句言語上的沖突,我覺得再正常不過了,基本上都是今天吵完,明天恢復正常,就算實在氣不過,也就幾天的時間就忘記的干干凈凈的。我最沒想到的是,他媽媽也是夠可以的,連夜開車小300公里就來學校了,凌晨啊,把輔導員和我們班幾個男生扯起來要個說法。實在是不理解,我想家長也不愿意孩子變成這樣的吧。
我讀初中的時候還是10年還是11年,那時候學校里面沒有監控。作為一個學生來說,我是很不稱職的,除開學習之外還算可以,我其他方面真是不行。晚上躲被子里面玩手機、勞動課爬墻出去上網、早上溜出校門口吃粉、早戀、抽煙、打架斗毆,我也算叛逆期的典范了。我父親對我算是放養的那種,基本上不是很過分都不會找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父親知道我偷偷抽煙,他都是語重心長的暗示我不要這么做。我大學畢業之后,工作了之后回家,我父親居然主動給我散煙,這是我遠遠沒有想到的。
現在我有時候也反思,是不是當時太過于浪了。雖說現在還是在這混著,也頂個本科畢業的文憑,拿著不菲的工資,過著早九晚五的生活,不過總覺得在生活中缺點什么東西。這10余年的時間里,我也從開始的少年成了現在的青年主力軍。從來沒變的還是那顆愛玩的心,變了的是我們的青春、對父母的理解、對生活不易的體會。愿世上所有的父母都能健康長壽,愿還在讀書的孩子能金榜題名。希望大家都能不忘初心、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