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孩子青春期的叛逆怎么對待?(當孩子處于青春叛逆期時家長應該如何做)
處在叛逆期的初中生應該怎么教育?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首先家長及老師需要轉變看待“叛逆”的態度。叛逆只是一種現象上的表現,而孩子們這個時候在行為上表現出來的所有叛逆現象,其背后在心智的層面上都有積極的渴望及欲望。總結來說,我們在發展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的一個聯合研究中發現了這樣的一個特點:青春期的叛逆三大問題分別是追求神秘主義、逆反、雙向性。
第一:追求神秘主義
我們的孩子往往是在青春期的時候表現出一種神神怪怪、神神秘秘的狀態,他們這個時候特別喜歡偵探推理、驚悚靈異、談論迷信宗教等等話題,甚至血腥暴力都喜歡。家長們會注意到這些喜好是一種逆反的表現,但你要看到他們的背后實際上是有非常積極的心理訴求的。
神秘主義的這些逆反行為的背后,恰恰表現了我們的孩子們對世界多元認知的好奇心,以及他們渴望擁有某種特殊能力或者成為權威人物的表現。
第二:逆反
逆反通常表現為與父母的關系惡化,為了自己的權利要較勁,爭取自己的主權,爭取自己的隱私權等等。比如:不許他人進自己的房間、進房間之前要敲門。他們會表現出極具攻擊性、有敵意、帶有批判性、什么都看不慣等等逆反行為。但這份逆反行為背后也有一個積極的心理訴求,是他們對自己追求完美主義的體現,是他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完美的人、也希望世界能夠成為一個完美的狀態的體現。
第三:雙向性
什么叫雙向性?他們一方面表現成盲目的蔑視權威,對抗老師、對抗長輩,又表現出對一些明星偶像的盲目崇拜,兩個傾向同時存在;他們一方面遵守紀律,同時又破壞紀律,在二者當中都能夠感受到快樂,這就是雙向性。而雙向性背后積極的心理訴求就是他們渴望追求自我存在感和成就感的心理需求。
所以面對逆反的孩子,我們首先要看到他們逆反的這些行為現象背后積極的心理訴求。“奇奇怪怪”的逆反行為背后,實際上是他們的好奇心和想要成為權威人物的心理追求。
有敵意,看不慣的逆反行為,實際上是他們自己內心追求完美主義的表現;盲目的對抗和盲目的崇拜偶像,實際上是他們自己也想要成為偶像,追求生活成就感的體現。
如果我們能夠理解他們這些逆反行為背后內心的訴求,那么我們就可以有效的建立起和他們之間彼此理解、相互理解的心理關系。一旦關系被建立起來,那么接下來的溝通、教育就能達到目的。
教育策略總結:
1.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我們要適當的表現出無知。
家長把自己從權威的角色上釋放下來,我們可以經常表達一些類似的話術,比如說“媽媽不太知道你現在想要什么、想做什么,你需要媽媽給你提供什么樣的幫助,或者你需要我做什么,你可以詳細的告訴我,你看好不好?不然媽媽有點跟不上你的速度了。”這就是適當表示自己對孩子世界的無知。
2. 對孩子要始終保有好奇心,要保持對他們所熱愛的世界的興趣。
不管孩子做什么,都讓他感覺到你對他當下做的事也同樣充滿了興趣。你不是排斥、打擊他,而是你愿意給他時間和空間和他一起探索他當下正在感興趣的領域,幫助孩子建立現實邊界的意識。比如:“你的內心是如何看待世界的,這是你的權利,但是面對客觀現實時,你一定要按照現實的規則去辦事。”這既讓他保持好奇,也讓他感受到你的尊重和理解,那么他就愿意接受客觀現實,在采取嘗試行為的時候就必須按照客觀存在的規矩去采取行動。
3. 我們要學會對孩子示弱,示弱就是要善于在孩子面前裝傻。
如果孩子游戲打得好,你就可以說“寶貝媽媽好笨,你看你游戲玩得這么好,我這玩得一塌糊涂,這種事我都不會,你能不能教教媽媽?”當你表現出對游戲興趣的時候,也許孩子就會慢慢失去對這件事的興趣了。
家長都比較頭疼孩子深陷在游戲當中不能自拔。當你跟他一塊玩,你首先向你的孩子表現出來,你尊重他,同樣你也很感興趣他當下正在感興趣的游戲的這件事。反過來你向他示弱之后,他會發現教你一次不會,兩次不會,三次不會,他慢慢地可能自己也失去了對這款游戲的興趣了。
4. 孩子提出不合理或者荒謬的要求,不要馬上就反駁、訓斥他。
孩子所謂“不合理”“荒謬”的要求標準是以我們成年人的眼光及標準去衡量,可對于孩子來說,他還沒有建立起這些成年判斷荒謬和不合理的標準,所以你不要馬上反駁他,你需要給他時間和空間,讓他自己慢慢的去做出理解和評價的行為。
當孩子向你提出不恰當要求的時候,你最有效的反應是什么呢?你可以嘗試這樣的話術“你的想法不錯,很有意思,不過我能問你一下,你為什么這么想嗎?你能夠告訴媽媽你進一步的計劃是什么嗎?你能夠告訴爸爸媽媽你打算要做些什么嗎?”不要直接打擊他的想法,而是認可他的想法。
孩子在開展行動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當孩子開始行動計劃時,你才發現原來他真正想表達的不是他一開始說的想法。隨著他展開了他想要的行動,你發現他真正想做的也許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你不就發現了你孩子的某種天賦嗎?
另外一種情況就是當孩子展開他的行動計劃的時候,他自己說著說著就說不下去了,那么他自己就意識到了,原來自己的想法是是不恰當的,這時你再及時給予他正確的指導,這樣的反饋都有效。
青春期的叛逆往往是家長對孩子的反饋不恰當而導致的親子關系之間的沖突。如果我們能夠通過他們叛逆的行為,給予他們時間和空間,并且家長自己耐下心來多觀察和留意一下孩子的內心,不要直接給予他們的所謂“逆反行為”的評判和反饋。
家長如果能夠做到,也許會發現所謂的逆反是完全不存在的。因為你們沒有沖突,何談逆反?假設你每次都能透過孩子的行為看到內心真實的訴求,同時還允許他自己表達出如何能夠實現這些內心訴求的方法,并且你還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及經驗,那么逆反的狀態也就消失了。這是我們說對逆反的初中生比較有效的教育方法。
總結:一個態度加四個策略
一個態度:我們必須積極的看到孩子所有的逆反行為背后都有積極的心理訴求,并且給予他時間和空間,讓他表達出他真正的內心訴求。
四個策略:在孩子面前表現出適當的無知;對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始終保持興趣和尊重;對孩子示弱;孩子提出不合理、荒謬的需求,不要馬上反駁、訓斥他,要給他時間讓他做進一步的行動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