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敏感叛逆,家長怎么辦(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厭學家長應該怎么做)
敬芊芊是一個還在上初中的14歲女孩。14歲已經有理性思考的能力,卻也是青春期中最敏感脆弱的階段。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這段時間,她常常感覺自己被忽視,和其他小孩相比,媽媽對她的關心似乎少之又少。這讓她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和痛苦掙扎中。但是她并沒有表現出來,只是情緒時常低落。
直到一天從學校回來,她發現自己房間里的很多東西都不見了,就連被子也被收了起來。這徹底激起了敬芊芊心中的不安和不滿,終于,她爆發了。她將房間里的書扔的到處都是,似乎還是沒有發泄完情緒,于是她對著媽媽大喊出,“我永遠不要見到你。”
敬芊芊媽媽感到震驚,傷心,她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么,遭到女兒這樣的對待。她甚至不解女兒的想法,覺得女兒認定自己忽視她是非常荒繆的。
現在就讓我們解開謎團,化解親子關系的危機。
小孩進入青春期在心理上會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他們不再像兒童一樣天真爛漫,而是擁有一系列少年的心事。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產生不安全感,來自父母親人、來自學校的老師同學、來自社會的廣泛認知……
而缺乏安全感是導致孩子有叛逆行為的重要原因。
當孩子們覺得自己“做不好”,或者在他人尤其是成年人那里得到“你做不好”的否定,那么,孩子便很容易隨之產生“我不想做”“我不要做”的心理。
這就是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厭學。
我們父母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呢?接下來彭華勇老師具體講解一下青春期育兒的措施。
第一點,采用鼓勵式教育,而不是打壓式教育,讓孩子在青春期更自信,做事情更有積極性。
第二點,給孩子持續的關注,而不是覺得孩子已經長大了,不再需要關心和引導了。
第三點,多向孩子提問,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而不是一味地輸出。以防自以為和孩子親密無間,其實并沒有走進孩子的內心。
第四點,和孩子交流要充滿可能性,現在不是古代,沒有必要時不要用命令的語氣和孩子講話。
第五點,更新家庭教育的知識,不要用你小時候的思想對待現在的孩子,時代飛速發展,信息接踵而至,孩子的思想前衛很正常,需要你給予正確的引導。
第六點,拋開面子大過天的錯誤思想,和孩子的真情實感比面子重要,和孩子的幸福家庭生活,也比面子重要!
記住,沒有一個飽受精神摧殘的孩子該被勸導“見好就收”“還能怎樣”“不如算了”;也沒有哪一個打著無知旗號的父母能夠因為“我是長輩”“習慣多年”“過得也不好”逃脫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