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寶貝女兒的一封信(給寶貝女兒的一封信)
寶貝女兒: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節的直播課里,系統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聽到媽媽說你最近又上課又復習感覺有點累,爸爸聽了很心疼。爸爸想和你談談生活,聊點學習背后的意義,也是分享爸爸的思考,希望能給我寶貝女兒成長一些啟發。
什么是學生?什么是生活?
今天,爸爸想和你談一個觀念:所謂的學生到底是干什么的?我比較認可的答案就是“學生即學習生活”。而生活又是什么?生活其實就是“人為了生存和發展所做的事情”。可以簡單概況:“生活就是學習+工作+享受。”
其中,學習是為了增進自身知識、提升素質和培養能力;工作是為了實現自身社會價值并獲得社會回報;享受則是為了獲得身心靈上的滿足,就是追求幸福感。可以看出,享受幸福生活是我們每個人的追求目標。因此,寶貝作為學生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即通過學習增進知識、提升素質和培養能力。
什么才是享受自由生活的入場券?
每個人都渴望能吃美食、喝爽飲、看美劇、玩游戲等,自由自在地享受幸福生活。但我們發現要獲得享受生活的自由,需要有健康身體和心情、有足夠的金錢、有足夠的自由時間,缺一不可。一旦人們遭遇生病、貧困、忙碌,那就談不上有條件體驗幸福了。
首先是健康。我們每個人要通過有規律的作息、有節制的飲食、有節律的運動、調適平衡的心理等來保持健康(包括身體、心理甚至精神)。這是我們生活的基礎,沒有健康這個基礎后面都是白忙。
其次是回報。我們要通過社會認可的工作(包括當工人、農民、老師、醫生、軍人、科學家、企業家、藝術家等)的價值創造去換取金錢回報。這個世界,你要先對他人有價值,而后你才能得到回報。
再次是自由時間。我們通過不斷上進學習,增進智慧見識、培養能力等方式來提高工作效率、創造更高的價值回報以換取更多自由時間。因為有金錢,我們就可以打車、坐飛機、點外賣、雇保姆、請家教等,讓別人代替我們勞動,減少我們自己的工作量,而讓獲得更多自由時間。
有個電視小品很搞笑。一個人說“人生最怕,錢在銀行,人在天堂”,另一個人說“人生最囧,人還在,錢沒了”。這都告訴我們,人不僅要擁有健康,有金錢積蓄,更要有時間,否則無從談享受生活。
因此,這個社會每個人都努力鍛煉身體,努力學習新知識,努力工作賺錢,讓自己能生活得更好些。寶貝,年少時通過努力鍛煉身體,增進知識,提升能力和收獲智慧,就是在爭取未來自由生活的入場券。
如何培養自由生活的基礎?
首先是鍛煉身體。鍛煉身體是為了健康,就是要做好作息管理,要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和睡懶覺;飲食有度,避免垃圾食品和暴飲暴食;勞逸結合,避免勞累過度,導致近視、疾病;保持全身運動,避免疾病。(很多司機、醫生、辦公室人員等雖然每天在工作勞動,但因為只是局部運動,而生意一些部位沒活動,導致各種職業病)
其次是知識積累。每個人都想成為有智慧的人,但智慧的基礎是知識,智慧其實就是知識得當有效的應用。如果大腦空無知識,那智慧無從談起。我們要通過閱讀、理解和記憶不斷增進各種知識,包括:數學、文學、自然、歷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學、政治等各種學科知識,有知識才有力量。可以看出,我們每個人一生要學的東西很多,這個時代提倡我們要終生學習。因此不止是寶貝你一個人要學習,爸爸媽媽也一樣要學習,所有人都要不斷學習,與時代共進步。
再次是智慧獲得。有了知識一定要消化吸收,融會貫通,這樣才會有價值。只是盲目死記硬背一堆知識(記得大量詞匯、公式、方法等),沒有深入思考,不能徹底真正理解,導致不會靈活應用,其實也等于沒有這些知識。因此,古話說“寧做蛀書蟲,也不當藏書柜”。
最后是能力培養。能力是什么?能力其實就是完成一項任務所體現出來的綜合素質。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要努力培養各種各樣的能力,包括生活自理、人際交往、自我學習、社會競爭、特殊才藝甚至荒野求生等。能力代表就是自由。一個人能力越多,選擇自由就越多,能力越強,自由度就越大。
什么才是學習的真正目的?
可以看出,我們生活中需要各種能力。其中生活自理能力(洗衣、做飯、整理家務等)、人際溝通交往能力(鑒別益友損友,與朋友發展友情,建立信任關系等)、自我學習能力(能自己管理、建立目標、應用方法、消化吸收新知識、不斷自我提升等)、社會適應能力(比如寫作、溝通、公眾演講、推介等各種工作能力)、特殊才藝能力(比如唱歌、舞蹈、繪畫、書法、彈琴、下棋、滑冰、)甚至社會荒野求生能力(奔跑、跳遠、投擲、格斗、射擊等,以及遇到危機時刻自我保護、自救和求救等能力)。
人們要獲得自由幸福,需要各種適應生活和創造生活的能力。而我們平時的知識積累其實是為獲得能力打的基礎,某個領域知識得當應用所表現出來的智慧其實就是這個領域的能力。學以致用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寶貝你目前在學習也是為了培養并獲得未來生活的能力。
生活能力有哪些?
我們發現生活能力其實是有不同類別,基本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能力是人人必須學會的生存能力。每個人都要會生活,比如生活自理、人際交往、自我學習、部分求生等基礎適應能力,這些是所有人都必選能力,每個人都要有意識去訓練獲得。
第二類能力是因人而異必須準備的生活能力。每個人未來從事不同職業需要不同的能力,比如文學家的寫作、藝術家的創作、科學家的研究、教授的講演授課、企業家的經營管理等),這些因人而異挑選的能力,這需要每個人結合自己興趣、志向有意識加以培養。
第三類能力是特殊才藝型的生機能力。這些能力以陶冶情操、感受藝術、提高競技水平的可選能力(滑雪、鋼琴、舞蹈、撐桿跳等特殊才藝),這些則是學有余力、有條件可補充選擇的能力。
如何選擇性培養生活能力?
人生需要的能力很多,可以學習能力更多,而我們每個人時間和精力卻十分有限,我們無法什么都學,這里重點談談該如何去選擇培養面向未來的生活能力。
每個人因為天賦、興趣愛好不同,培養出的能力也是有差距的。我們每個人并不需要什么都最強,才能在社會上求得生存權利。只要有一項我們很強有時就足夠我們應對生活,即所謂“一招鮮,吃遍天”。
而要培養一招鮮的能力,從天賦開始!我們常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從興趣愛好發掘天賦,經常對比反思,以確定自己優勢領域,一旦確立方向后,就不斷加以強化訓練,最終可培養出一招鮮的能力。
為什么我們需要立志?
現實生活中,我們并不容易確定自己的天賦方向,有時原有興趣愛好也會轉向,這時就需要我們通過立志來確立方向。人生道路其實就像大海航行,如果我們沒有目標,完全隨著風的性情決定隨意變更方向,一會東北,一會西南,最終可能哪都到不了。只有堅定方向,無論什么方向來風都堅持到底,才容易達到目的地。
哲學家王陽明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王陽明可謂天才尚且對立志有如此重要的認可,更何況普通人!因此,寶貝,我們每個人在生活能力培養過程中,不僅要努力發掘天賦、培養興趣愛好,更要十分重視志向的確立。
青少年該如何立志?
在為什么而讀書的問題回答中。王陽明11歲時就提出“天下第一等的事是學做圣賢”,明確要當圣人的志向,周恩來14歲確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他們最終都成為那個時代中偉大的人物。
關于立志有句話說的好,那就是“要立大志,立長志;不要立小志,常立志。”秦末農民領袖陳勝年少時就立志富貴,被人嘲笑時就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年輕時見到秦始皇威風出巡時,劉邦就表示“大丈夫當如是也”。而項羽則表示“彼可取而代之”。
由此可見,能成為大人物,無論是陳勝、劉邦、項羽還是王陽明和周恩來,都是從小立定長遠的大志向,然后堅持不懈努力來實現他們的志向。
青少年如何堅持志向?
我們發現很多天才基本都是如此,他們一旦確立志向,就會在這一個領域不斷進行強化訓練,日積月累,矢志不渝,最終成為天才。
而“1萬小時定律”提出:一個人達到某一領域的極致,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往往需要一萬個小時的積累。這一萬小時不是時間的積累,而是指這一萬小時都在挑戰自我的極限,每天都有提高。
無論是鋼琴大師莫扎特,還是股神巴菲特,亦或首富比爾蓋茨都是從小確立方向,并在這個領域不斷疊加努力,最終造就神話。
因此,寶貝,每個志向的實現其實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需要歷經千錘百煉,不斷在原來基礎上精益求精,最終形成讓他人難以超越的優勢,奠定水到渠成的成功基礎。
什么是曾國藩立志秘密?
而前面談到曾國藩也是如此,他天資愚鈍,考了7次秀才(相當于高考),到了30多歲還十分平庸,但他通過后天不斷勤學苦練,成為公被認為學習力很強的人,最終成為一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統帥。
他在《曾國藩家書》里表達“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的意思:真正的讀書人,第一要有志,即讀書是為了幫助其實現有益于世人的宏偉志向;第二要有識,即有遠見卓識,明白書中的微言大義;第三要有恒,即要想讀書有成,必須堅持不懈。
其實曾國藩的六字箴言“有志、有識、有恒”不僅僅是學習的法寶,也是生活的法寶。一個從小擁有宏偉遠大志向的人,不斷提升遠見卓識,并堅持不懈行動,此生必定有大作為。
什么是曾國藩成功學習的方法?
當年曾國藩在《家書》中坦言,他自己讀書逆襲用的是笨功夫:讀書不二。就是說“不讀懂上一句,不讀下一句;不讀完這本書,不摸下一本書;不完成一天的學習任務,絕不睡覺。”
據說這學習方法對他非常有效,后來他帶領湘軍與太平軍打戰時用“結硬寨,打呆戰”和這功夫異曲同工,都取得非凡的成績。
其實,曾國藩這種讀書方法并不是笨功夫,而是真功夫!他強調慢讀,其實就是強調要徹底消化吸收。一知半解,湖光掠影,領悟不到真知識,學不到什么真功夫。
就像我們吃飯一口沒咀嚼好,就不吃下一口,免得造成消化不良,損害健康。很多東西要獲得是欲速不達,他這種方法表面上看起來慢,其實是最快的!而囫圇吞棗吃飯看起來很快,其實到了胃里面消化十分費勁,總體看反而更慢!
最后,分享我個人數學的逆襲經驗
我當年讀初中一年級下學期轉學時,數學一直很差,學習經常是一知半解,跟不上老師教學進度。后來我其實也是無意中用了曾國藩的方法,一題不會決不罷休,強迫自己獨立學習思考,剛開始非常困難,但反復學習思考及訓練,腦袋瓜就變靈活了,后來我的成績就開始一路逆襲趕超,從班上倒數一直追到班上前幾名,甚至還獲得參加奧林匹克興趣小組的學習資格。可見,真正弄懂的重要性!
今天爸爸給寶貝談的內容有點多,寶貝忙的時候不一定要一口氣看完,有閑暇時再多理解。記得有句話:重要的不是你看了多少書,重要的是你理解和懂得多少道理。因為,不懂=白看!
預祝寶貝,每天成長一點點,天天都能開心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