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對孩子發脾氣打罵(大人總是對孩子發脾氣)
孩子脾氣特別大,還喜歡說臟話,甚至有時候會打他的爸爸,這樣的孩子,應該怎么教?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孩子有情緒,可以理解,想把情緒表達出來,也沒問題,但是表達情緒有很多種方式,不能使用錯誤的方式,說臟話,動手打人,出現了這樣的行為要及時制止。
1、發脾氣,大聲說話
孩子如果只是單純的生氣,說話比較大聲,那么父母這時候只要表達對孩子情緒的理解,就夠了,然后等孩子心情平復了,再和孩子談。
比如可以直接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現在有些生氣,你可能需要一點時間平靜一下,等你平靜下來,我們再談剛剛的事情。”
就這樣平靜地告訴他,他也能很快平靜下來。
2、孩子罵長輩
如果聽到孩子罵自己,一定要快速拉近與孩子身體的距離,然后看著他的眼睛,什么都不用說,保持十幾秒鐘,然后對孩子說:"剛才你說什么,我非常地憤怒,請道歉!"
如果罵的是爺爺奶奶,也是一樣的操作,不過第一次老人很可能會橫插一腳,這個時候一定要嚴肅的和老人說清楚,平時可以放過他,這個時候絕對不能放過他,然后讓孩子給老人道歉。
3、孩子打長輩
如果孩子動手打自己,父母要立刻用力控制孩子的身體,使他不能動彈,只要孩子還在掙扎,就不能放手,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威嚴和力量,等孩子放棄掙扎,再松開孩子,并且堅決要求孩子道歉,有需要的可以讓孩子伸出手,象征性的打一下手心。
如果打的是爺爺奶奶,也不能讓老人就這樣糊弄過去,操作也和上面差不多,讓孩子搞清楚,這是紅線,一旦踩紅線,后果很嚴重。
最后,根本的解決方式還是要耐心教給孩子情緒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