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陪伴孩子成長(怎樣有效陪伴孩子的方法)
作為80末,在我的記憶里,父母為了生計奔波都很忙,他們從來沒有陪過我寫作業,一次都沒有,但是這絲毫不妨礙我按時積極地寫作業以及考大學。不知道從何時起,父母陪伴孩子寫作業成了一種常態,父母成了孩子學習的監督者。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節的直播課里,系統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不陪作業時,父慈子孝,一陪作業雞飛狗跳的,甚至有的家長被氣到心臟病,腦溢血,不禁讓人唏噓,咱何必呢?咱這樣咆哮在意,是否會讓孩子產生一種錯覺——我不是在為自己學習,而是為父母學習?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督促孩子積極的學習是父母的職責,但應該講究科學有效的方法,順應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否則不僅做了無用功,還有了反效果。因此父母在輔導孩子學習時要注意這幾點。
第一,正確認識作業的意義,讓孩子有試錯的機會。
作業是檢驗孩子在課堂上學習的東西是否消化掌握了,并不是衡量孩子智商的產物。有做錯的地方很正常,只要孩子愿意積極的寫作業,作為家長就應該鼓勵贊揚,學習態度是良好習慣的開端,特別是5.6歲的孩子,對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父母切忌急功近利,用簡單粗暴的方式破壞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不贊成家長在孩子學習時在旁邊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發現錯誤就粗暴打斷,而應該在孩子完成全部作業后再提出檢查。
孩子的學習是經過精神專注——讀取信息——思考整合的過程,孩子剛進入狀態突然的打斷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會引起孩子不耐煩以及暴躁的負面情緒的產生,次數多了會導致孩子不配合,反抗,破罐子破摔,從而陷入孩子不滿,父母教訓孩子的不良循環中。
孩子自制力較差不自覺寫作業的,家長可以在旁邊看書,而不是時刻盯著催促,讓孩子緊張不敢動手,不敢試錯。
第二,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不輕視孩子,不幫孩子寫作業,不輕易告訴孩子答案。
家長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時容易生氣咆哮,往往是家長覺得作業很簡單。但我們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家長要反思咱們在孩子這年紀的時候能做得比他們好嗎?
學習是需要循行漸進,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家長切不可幻想一口吃個大胖子。就像孩子蹣跚學步到穩步前行,咿呀學語到童言童語,需要父母的愛和鼓勵。家長切不可追求完美,不允許孩子做錯。
同時,家長也不可以為了省事幫孩子寫作業或直接告訴孩子答案,這會造成孩子依賴父母,懶得思考不動腦筋不求上進,寧愿錯了讓老師講解也不要不懂裝懂敷衍了事。
第三,給孩子講解題目切不可想當然,要講究方法。
遇到孩子不會的題目,家長首先要告訴孩子不要著急,拿出課本仔細看看,當天的作業肯定是與當天老師講的那一課有關的,咱們切不可脫離課本想當然地給孩子講解。一般課本上都會按照孩子這個年齡的思維方式講解。
孩子聽不懂不代表他笨,而是方式沒對。
第四,從孩子第一天寫作業就要養成良好習慣,先寫作業后玩耍。
好的習慣一定是堅持的結果,家長平常帶孩子出門時讓他們多觀察體驗勞動者的艱辛,告訴他們只有用功學習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讓他們懂得學習是為自己而學,只有學好本領才有選擇自己命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