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粗心的孩子細心(怎么能讓孩子細心不粗心)
“媽媽,我的校服找不到了,你知道在哪里嗎?”鵬鵬問媽媽。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節的直播課里,系統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媽媽,我的紅領巾不見,快幫我找找。”鵬鵬焦急地說。
“媽媽,我這次數學考試有兩道題寫錯答案了,本來在草稿紙上算對的,真的氣死我了。”鵬鵬沮喪地對媽媽說。
這是鵬鵬的日常表現,媽媽因為他的粗心大意都不知道說了多少次了,可是鵬鵬卻一點都沒有改變,反而更加嚴重了。媽媽真的擔心他繼續這樣下去,會影響他的成長。
類似鵬鵬的孩子很多,孩子平時在學習和生活各方面都比較聰明,但就是愛馬虎,粗心大意。例如:上學忘記帶書本、計算經常少看一位小數點、衣服經常找不到、學習用品隨手一扔等等。粗心大意對孩子的成長危害很大,孩子今天的粗心或許是小事,但當他長大,參加了工作,因粗心可能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爸媽一定要重視孩子粗心的問題。
一、孩子為什么會粗心
粗心是指自己理解和會做的事情,由于不仔細而造成的差錯,它與不理解、不會做而造成的差錯是不一樣的。
一般來說,造成粗心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分心。孩子容易被外界的干擾困擾,自然會出現差錯:二是掉以輕心。在做自己熟悉的事情時,思想上不太重視,因而容易出錯。
孩子不細心成了困擾許多父母的大難題。孩子平時在學習和生活各方面都比較聰明,但就是愛馬虎,粗心大意,而這會嚴重影響他的成長。
二、那么,父母應該幫助改變孩子粗心的習慣,讓孩子做事變得細心。
細心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需要父母從各方面同時著手,改正孩子相心大意、差不多的行為。可以根據四個方法來讓娃做事變得更有條理、細心。
方法一:找出孩子粗心的原因
對于粗心大意的孩子,父母首先應該找出他們粗心的原因。
例如:有些孩子由于擔心自己作業寫不完,或者學習、生活任務安排得太多,不得不利用更少的時間來完成這些任務,這樣,慢慢地,便養成了粗心大意的壞習慣。
父母應該認真觀察孩子平時學習或者生活中的表現,找出孩子粗心的原因。針對不同的原因,再采取不同的措施來進行糾正。
方法二:讓孩子多做一些細活兒,給予孩子肯定和鼓勵
鄰居家女兒非常粗心,媽媽說了她許多遍,可她根本沒聽進去。于是,媽媽決定改變策略,讓她從做細活兒開始培養細心的良好習慣。在征求了女兒的意見后,媽媽為她報了一個繪畫興趣班。繪畫時每一筆都要求她細心和專注,慢慢地她就把粗心的毛病糾正了過來。
因此,父母還可以讓孩子做一些需要耐心和細心的活兒,例如繡花、剝豆子、擇菜等,來培養孩子的細心品質。
當孩子表現好時,父母要及時給予表揚;表現不好時,也要鼓勵他們勇敢地進行下一次嘗試。在做這些細活兒前,父母應該教給孩子相應的技巧,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方法三:鼓勵孩子事前做好充分準備
一個事前做好充分準備的孩子, 必然是個細心的孩子。
1、父母可以要求孩子養成認真預習的學習習慣,把老師可能講到的問題列出來,把自己不懂的問題也列出來,這樣孩子學習時便能更加細心,更加注重細節的學習和掌握;
2、在孩子進行某項活動前,父母也可以要求孩子事先做好充分準備,把可能發生的事情都考慮進來,培養孩子做事細心、考慮周到的好習慣。
方法四:教孩子學會事后反復檢查
小明是個非常細心的孩子,這源于父母對他“再多檢查一次”的啟蒙教育。每次放學時,他都會把東西收拾好,認真檢查一遍。每次出門前,他也會檢查東西是否帶齊。
不僅如此,小明每天做完作業都會檢查一遍,因此,他的作業幾乎總是“優”。每次考試時,他也會認真地檢查試卷,以保證做題的準確性。
俗語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沒有人能保證自己不出錯,為了讓自己減少發生錯誤的機會,檢查就是最好的方式。
每次孩子做完作業時,父母應該要求他們認真地自我檢查一遍,如果檢查出錯誤來,就讓他們認真思考為什么會錯,每次出門前要求孩子再檢查一遍東西是否都帶齊了,是否有落下的。父母最好要求孩子寫一張所需攜帶物品的清單,然后對照著清單進行檢查。
俗話說:好的習慣成就孩子的一生,只有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養成細心的習慣,孩子長大成人,踏出社會之后,就會非常感恩父母培養出讓他們終身受益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