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三歲叛逆期的表現(如何面對3歲寶寶叛逆期)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都說,2歲的孩子,是狗都嫌棄的年齡,讓父母各種費神。那么3歲的孩子呢?比2歲的時候,要好很多嗎?
不一定。
不少家長會有這樣一個發現:自從孩子進入了三歲,就好似突然變了一個人:倔強、非常有主見、老愛對著干、腦袋瓜里有層出不窮的鬼主意……
不少家長都會感慨,這孩子,是越大越不好帶了。然后,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聽話、順從,便開始各種責備、恐嚇、不斷講道理。換來的是,孩子越來越”不好帶”。
其實,這只是孩子人生中第一個”叛逆期”到來了。
叛逆期,不只是存在于青春期,相對于青春期,孩子3歲時的叛逆期更為重要。因為”三歲看老”并不只是說說而已。孩子的性格,在3歲的時候,就定型的。即使長大后會改變,卻也不會太大。
因此,家長抓住寶寶的叛逆期,并給到寶寶正確的引導,非常重要。
3歲看老,寶寶的4種表現預示叛逆期來了
表現一:啥事都對著干
佩佩在3歲之后,就如同換了個人。有一次,媽媽看到繪本散落在書桌上,于是便讓佩佩自己將繪本收拾到書櫥里。
讓媽媽想不到的是,佩佩拿起桌上的繪本,就開始各種扔,弄得滿地都是。
這下,媽媽也是生氣了,立馬吼道:”你干什么!你再這個樣子,以后再也不給你買書了!快給我撿起來!”媽媽吼完,佩佩也生氣地癟著嘴巴,就是不愿意撿,甚至還走過去,在書上狠狠踩了兩腳,然后轉身回房間了。
分析
處于叛逆期的孩子,開始變得”不再順從”,和家長對著干。這時候的孩子,就覺得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可以按著自己的想法來,沒必要遵從父母的意見。但由于年齡限制,這個年紀的孩子,想法很有限,因此,對著干是最直接的”自我表達”。
表現二:采用”沉默”,來無聲的抗議
媽媽下班回家,看到非常生氣的爸爸,爸爸對媽媽說:“這孩子就不該叫翼龍,就該叫耳聾!”
而后才了解到,爸爸看到3歲的兒子在看動畫片,然后就讓孩子別看了。爸爸說了好幾遍,孩子權當沒聽見。
然后,爸爸就開始急了,直接關掉了電視。然后孩子就一直坐在沙發上,也不說話,也不玩,直到媽媽回來了,孩子才鉆進媽媽的懷抱。
媽媽弄清來龍去脈,俯下身問兒子:”今天晚上想吃什么?”
孩子開心地抬頭:”想吃媽媽做的面條。”
媽媽點頭,然后讓孩子來幫忙。母子二人在和面的時候,媽媽柔聲問:”爸爸和你說話,你為什么不想理他呢?”
兒子聽了之后,憋著嘴說:“我看一會兒自己會關電視,不要他提醒,還那么兇。”
分析
讓孩子吃飯,孩子推掉碗;
讓孩子洗澡,孩子溜得賊快;
讓孩子讀繪本,孩子繼續看電視。
這些情況,在3歲孩子身上出現,簡直就如家常便飯一般。此時的父母也很生氣,和孩子說話,就如對著空氣一般,孩子徹底拒絕交流,這又該如何教育?
其實,這是由于3歲的孩子,已經開始有自己的意識,他們有了自己的想法、主見,不喜歡聽別人的安排。因此,他們便選擇將自己的耳朵給”關起來”,嘴巴給”閉起來”。
沒有大聲的抗議,只有無聲的反抗,這也是一種叛逆。
表現三:行為變得夸張
媽媽邀請了幾個姐妹來家里玩耍,讓3歲的甜甜叫人,甜甜躲到媽媽的后面。為此,媽媽狠狠地訓斥了甜甜,幾個阿姨連忙說”沒事,孩子小”,媽媽才消停。
而后,姐妹幾個就坐在沙發上聊天,甜甜在一旁玩耍。
只是沒多久,甜甜就開始大聲喊媽媽,阿姨們聊天的時候,甜甜故意打斷,沒過一會兒,甜甜又非得讓媽媽陪自己玩貼貼畫。和阿姨們熟悉起來后,甜甜又去踩阿姨的腳。
忍了一個上午,媽媽終于忍無可忍,訓斥了甜甜。小姑娘大聲哭了起來,姐妹們原本計劃去外面吃午飯,也不了了之。
分析
孩子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之后,表現欲也會越來越強,因此,可能會出現”人來瘋”的現象。孩子用這種極端的方式,去獲取別人對他的關注,其實,也是孩子的一種叛逆:你不看我,我就鬧,你看我,我更鬧!
表現四:變得”信口開河”
小雨3歲的時候,進入了幼兒園,開始了學校生活。只是,老師卻發現,小雨和孩子們不太合群。孩子們一起在玩耍積木、滑滑梯,小雨總是看著,卻不上去。
老師讓小雨去和小朋友們玩,誰知,小雨說:“這有什么好玩兒的,我家里比這個好玩的東西,多了去了!”
感覺到孩子的異常,老師喊來小雨的媽媽,才知道小雨一直生活在農村老家,從小也沒買過什么玩具。入園前兩天,才到達城市。
有一次在小區兒童游樂園里玩滑梯,便好奇地問別的小朋友這是什么,然后被其他小朋友嘲笑是”傻子”,這讓小雨一下子不再敢玩這些沒見過的玩具,怕被其他小朋友嘲笑。
分析
顯然,小雨是在”信口開河”,又或者說是在吹牛。他是一個驕傲的孩子,但是卻因為沒有”見過世面”而被人嘲笑,為了保護自己的自尊心,他便開始吹牛。
對于孩子而言,3歲,雖然還小,但是也已經開始有了自尊心,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心,孩子可能會用”驕傲”來掩飾自己的”自卑”。這類的孩子,更為敏感,更容易叛逆,他非常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驕傲和自卑,是孿生姐妹。
3歲孩子開始叛逆,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
1、多給孩子做”選擇題”
家長總會覺得,自己對孩子的安排才是最好的,小到穿衣吃飯,大到興趣班的選擇、和誰做朋友等等。但是,孩子也是有思想的,在3歲這個年紀,他有著自己的喜好、偏愛。
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做的,便是尊重孩子。
無論家長多么希望孩子去做什么,都不要強迫孩子。如果一定想著孩子要做,那么家長可以”狡猾”一點,讓孩子做選擇題。
2、孩子有情緒時,蹲下來和孩子”平等對話”
處于叛逆期的孩子,情緒并不會很好,很有可能會發脾氣。
孩子在生氣的時候,作為家長的你,是站在那里去訓斥孩子,還是會選擇蹲下來,抱著哭鬧的孩子、準備和孩子講理?
愿意蹲下來的家長,會以孩子的高度與角度,去看待一個問題,這樣,家長能夠很快地明白,孩子在想什么,要什么,不要什么。
愿意蹲下來的家長,會讓孩子放下戒備,將家長當成自己的朋友。只要成為了朋友,那還有什么是不能交流的呢?
因此,孩子叛逆不聽話,有情緒,家長不妨蹲下來,換個角度和高度。
3、學會”讀懂”孩子的內心,進行正面管教
在不少父母眼里,孩子就如一個”作品”,家長總是在想各種辦法,去”雕刻”孩子,讓孩子成為自己心中理想的模樣。
只是,孩子也是一個會獨立思考的人,有自己意識和想法。
父母想要”雕刻”孩子,一定是要在孩子”愿意”的情況下,或基于孩子的心理、天賦、性格等進行良性雕刻,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正面管教。
一切不懂孩子的教育,都無法稱之為正面管教。
4、保護好孩子的自尊
孩子有自卑的情緒,是非常正常的。因為,在現在的社會,比起富有,還有更富有。如果一味地去滿足孩子,讓孩子在物質上不傷自尊,那基本是不可能的。
比起滿足孩子,家長不如保護好孩子的自尊,讓孩子坦然面對自己或者自己家庭的優缺點、長短處。這樣,孩子也會越來越真實,而不是用”驕傲”去掩飾自己的自卑。
寄語
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家長如何引導,直接決定了在這個叛逆期,孩子會轉變為怎樣的性格。因此,三歲看老,沒有錯。
家長們,不要再當孩子是”孩子”,他們也逐漸開始思想獨立,作為父母,應該在這個時機,給到孩子最好的正面教育,讓孩子順利度過第一個叛逆期,順便,養成一個好性格。
今日話題討論:你家孩子在3歲左右的時候,有哪些叛逆的表現呢?歡迎分享你的育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