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厭學送什么封閉學校(把叛逆孩子送去特訓學校有用嗎)
龔袁面對自己被送到特殊學校進行改造感到一頭霧水、滿肚委屈。龔袁怎么也不敢相信,三個月前,一向最疼愛她的媽媽會將她騙到婁底的一所封閉學校上學。按照他自己的說法,他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好孩子,認真讀書也聽話,和父母一直過著很有愛的生活。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龔袁的母親又表示,龔袁逐漸越來越放縱,和他爸爸要多少錢,他爸爸從不打折扣,都會要多少給多少。父親的這種金錢觀無疑影響了他的兒子,只是他不知道,無論他多么慷慨,也填補不了兒子膨脹的欲望。龔袁的母親對他爸爸的溺愛很是后怕,擔心再這樣下去,兒子會走上不歸路。于是一狠心將龔袁送進了這所特殊學校進行“改造”。
原來,在2012年以前,龔袁一直是一個成績佼佼者。是什么讓他從奧賽英語獎狀的獲得者突然變成了抽煙喝酒,終日泡網吧的樣子呢?原來,所有的叛逆都有跡可循,所有的叛逆期都是因為在最敏感脆弱的年紀,遇見了不能承受的壓力。
龔袁的爸爸雖然要多少錢就給多少錢,但是很少陪伴他,也很少在他身上花心思。永遠的爸爸對整個家庭似乎都不是很上心。男人的不負責任的行為給剛剛讀初中的龔袁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創傷。
他覺得爸爸對他沒有期待,也沒有過關愛,他變成什么樣子都無所謂。這些隱患的種子原本只是埋藏在龔袁的心里,龔袁也只是抽煙喝酒來表達自己的不安全感,可他等來的不是充滿關懷的詢問,不是促膝長談,而是被送到了特訓學校,龔袁覺得這像是把一個已經不喜歡了的玩具丟到垃圾桶里一樣,這讓他覺得爸爸媽媽徹底放棄他了。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方式都是科學的教育,將孩子推向社會機構并不科學,這就是癥結所在,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討論一下父母如何在孩子的青春叛逆期進行正向教育?
第一點,“懲罰”教育要事先約法三章,是在孩子不了解事情的好壞之前,就先和孩子講清楚哪些能做哪些事不能做。有規矩可循的處罰,如果你事情已經給孩子說明白不準這樣,孩子也同意, 若孩子還違反規定,你處罰他是有因有果,是教育,這種正向的教育,孩子也會比較服氣 。
第二點,如果你沒教過他什么是對什么是錯,當他犯了錯誤,今天心情好了,就原諒他,明天心情不好就懲罰他,不但你出氣之后可能會悔恨,你的孩子也容易心里不平,更加叛逆。
第三點,爸爸媽媽管教孩子,就算口徑一致,也應該給孩子留些余地,留點希望。每次對他進行教育后,不要只是責罵,一定要交代清楚,希望他下次怎么做?或者更好的效果是問他,“他下次應該怎么做”。讓她自己有一個反思,也可以看出,今天的教育內容是否走到了他心里。
第四點,對待小孩子可以管教,但不能冷漠。雖然青春期的孩子還小,但是他們也已經懂得了很多,你有沒有花心思在他身上,他還是能清楚的感覺到的。
第五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孩子出現問題,一定是一直陪伴在孩子身邊的家長有問題,這個時候一定要家長親自去學習、改正教育思路,而不是把孩子推向別人,家長自己的問題沒有解決,孩子的問題永遠無法徹底解決。
上面案例里面把孩子送進了特殊學校進行改造,也算是對孩子的錯誤行為的一種處罰方式。而處罰的下一步是讓孩子吸取教訓,改過向善,重新來過,所以家長和孩子的溝通是最重要的,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被放棄掉了,而因此怨恨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