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最大的叛逆就是父母沒有改變(青春期的孩子不叛逆正常嗎)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么叛逆?是因為孩子不懂事,還是父母不負責?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朋友的女兒自小乖巧懂事,不但學習成績出色,還能主動幫父母做家務??墒且坏?3歲,忽然間就開始無心上學,越是臨近考試越是叛逆厭學。她甚至還交了一個男朋友,整天跟著抽煙喝酒,深夜才回家。
朋友為此時常氣得渾身發抖,可是女兒站在眼前瞪著他,他卻下不了手。她姑娘我見過,孩子肯定是個好孩子,只是因為青春期叛逆,父母又管教不得當,導致孩子心思跑偏,走上了歪路。
每個孩子的內心,對眼前的父母、家庭和世界,其實都是心懷陽光的。
可是一進入青春期,隨著身體和生理的劇烈變化,孩子的心理也會突如其來地發生改變。這個階段的孩子,前所未有地渴望父母、老師和同學的關注和贊賞,一旦遭受冷遇、譏諷和責罵,孩子心里的怒火和怨氣就會轉瞬間淹沒自己的理智和情緒。
孩子會討厭父母偶爾賴床,沒有按時給自己準備早餐;會討厭父母每天刷劇,卻不讓自己玩手機、打游戲;還會討厭父母總是催促自己速度快一點,他們自己做起事、出個門的時候,卻總是慢條斯理、不慌不忙。
青春期的孩子,內心脆弱、敏感得像是一杯酸奶,看上去凝固堅強,實則吹彈可破。
但是對于父母來說,遇到孩子的叛逆情緒,不能一味地歸咎于青春期的生理心理變化。如果父母從孩子出生就給予他足夠的關懷和愛,那么孩子即使到了青春期,也不至于用滿腦子的叛逆態度來和父母抗爭。
很多父母一提起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的叛逆行為,就喋喋不休地向旁人訴苦:
為什么父母為了孩子含辛茹苦,每天早出晚歸,精心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晚上還要拖著勞累的身軀陪孩子寫作業;一到周末和節假日,成千上萬的父母還都會帶著孩子外出游玩,增長見識。
可是,為什么傾盡心力的父母,卻教育不出感恩的孩子?
其實很簡單,如果父母從來不肯放下家長的權威和架子,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和孩子平等地溝通,那就不可能真正地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和需求。
父母應該給孩子真正需要的,而不是自以為正確的。
況且,許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其實從未得到父母足夠的關愛。
或許你給孩子準備了豐盛鮮美的早餐,卻在吃飯的時候指責孩子懶散、慢吞吞還吧唧嘴;或許你連奔帶跑、大汗淋漓地送孩子上學,但是到了學校門口,卻因為孩子忘了裝課本而給孩子當眾一巴掌;或許你晚上陪孩子寫作業,因為太累睡著了,惺忪間看見孩子發呆馬上從背后踹了一腳椅子。
那么不管你生活得多么辛苦,教育得多么精心,你都錯了。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大多是因為感覺自己很難被父母接受、認可和贊賞?,F在的孩子,雖然從小就受到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的寵溺嬌慣,但是并不意味著他們不會受到精神暴力和摧殘。顯而易見,父母對孩子的童年時的嘲諷、打罵和責罰,到了青春期,孩子都會毫無保留地還給父母。
青春期,是一場父母和孩子的戰爭。
對于擔憂的父母和叛逆的孩子來說,只有拋開成見,勇敢地和過去的自己告別,在彼此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礎上容忍接受,才會迎來孩子的成功蛻變和家庭的圓滿改變。
當青春期孩子發生叛逆行為,諸如打架斗毆、厭學早戀,甚至是離家出走,父母不要一上來就劈頭蓋臉地收拾整頓孩子。在很多時候,即便是怒火攻心,但我們也應該盡量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冷靜地詢問和思考孩子叛逆的原因。
因為,只有在“溫和的對抗”和“憤怒的包容”之下,父母和孩子才有可能融洽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