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趙惠文王長平之戰(戰國時期長平之戰中趙王啟用了哪位將軍導致了戰爭失?。?/p>
秦始皇嬴政在登基為皇帝之前,面臨著一個大割據的局面。經過歷代先王的努力,到了秦始皇這里有了統一六國的資本。在這六個國家當中,最難啃的硬骨頭就是大名鼎鼎的趙國。說來也奇怪,秦趙兩國的祖先本來是一家,都是惡來的后代。自古以來為了權利父子反目成仇的例子比比皆是,更何況還隔了這么多代的血緣關系。秦昭襄王統治前期,趙武靈王通過胡服騎射使得趙國國力迅速強大。長平之戰以前,趙國一度還打敗過秦國,扭轉了這一頹勢。
第一:趙惠文王時期完璧歸趙,被稱有作為國君,完璧歸趙的故事為人熟知
1:趙惠文王時期一度出現完璧歸趙的故事,這個和氏璧故事非常感人
趙國的趙武靈王非常有作為,利用胡服騎射讓趙國迅速走向強大。繼趙武靈王之后,趙惠文王成為趙國第二位稱王的國君。趙惠文王時期曾經得過一個和氏璧,相傳這塊和氏璧來源于春秋楚國一個叫汴和的人。他發現了這塊玉,于是就把它獻給了楚厲王。他不認識,讓專家鑒定說這是假的,氣的楚王把汴和的左腳給剁了;楚武王繼位,汴和獻給她,專家說是假的,于是把他的右腳給砍了。楚武王死后楚文王繼位,看著汴和在那里哭。不找收藏專家,雕刻發現是塊價值連城的寶玉。于是取名叫和氏璧,這就是和氏璧的由來。
2:秦昭襄王得知寶玉的消息,想要用十五座城池換取和氏璧,藺相如由此登場
和氏璧如此有名,勢必就引起許多的爭議。消息很快傳到了秦國的秦昭襄王那邊,于是想用十五座城池換取這塊和氏璧。趙惠文王得知這個消息后,就和群臣們商議要不要把和氏璧獻給他們?如果不給恐怕會有刀兵之禍,如果你把和氏璧給他,他不愿意把城池拱手相讓,那么豈不是白白被他所欺騙。一時半會大家一籌莫展,這個時候趙王身邊宦官說手下有一個門客,有勇有謀叫藺相如,他可以擔當重任。
3:一件小小的事情足以可見藺相如此人有遠見,趙王派他出使,結果完璧歸趙
趙王手下這個太監因為犯了法,所以想要投奔到燕國去。藺相如問他為什么?他說以前趙王和燕王私底下說話的時候,拉著我的手說愿意和我做朋友。燕王對我好,所以可以投奔他。藺相如說萬萬不可,人家看著趙國強大,你如果去了就是死路一條。還是后面負荊請罪,才讓趙王原諒了他。于是趙王就派遣藺相如出使秦國,眼看著秦王沒有跟趙國以城換和氏璧的誠意,于是拿著和氏璧跟自己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用城池去換秦王不愿意,最后藺相如跟和氏璧和平回到趙國。
第二:秦昭襄王跟趙惠文王澠池相會,藺相如表現很好,名將趙奢大破秦軍
1:秦昭襄王邀請趙惠文王在澠池相會,意在搞好關系,藺相如表現很好
趙惠文王二十年的時候,秦昭襄王主動邀請他到澠池相會。他接到邀請后,心里十分后怕,于是不敢前去。這個時候他把廉頗和藺相如找來,商量的結果是一定要去??墒勤w王心里膽怯,于是讓藺相如陪同前往。還讓廉頗軍隊駐扎在秦,趙兩國的邊境,確保了萬無一失。到了那邊以后,秦王跟趙王一起喝酒。秦昭襄王當時有一個提議,據說趙王多才多藝,能不能為我們演奏一首?趙王害羞,秦王讓身邊史官記錄下來;藺相如不肯讓趙國吃虧,讓秦王也這么做。我們知道藺相如很厲害,秦王即使不肯,以性命為要挾迫使秦王這么做。這次相會雙方打了個平手!
2:藺相如這個人膽識過人,秦趙兩國此時國力相當,秦昭襄王的目的就是跟趙國結好
我們說藺相如這個人雖然是文人出身,當時膽識過人,深得趙王的信任。完璧歸趙,澠池相會這兩件事情都是發生在這一時期。這個時候秦國跟趙國的國力大體相當,一定要分個勝負那就是秦國稍微強那么一點點。趙惠文王是趙武靈王之后的第二代君主,他是戰國后期唯一一個可以跟秦國抗衡的國家。秦昭襄王之所以如此大費周章讓兩國首腦在澠池相會,就是為了防止后方不穩。此時他讓白起攻打楚國,如果趙王從秦國北部攻打,很有可能兩線作戰,兵家大忌。
3:闕與之戰趙國軍隊大破秦軍,趙國名將趙奢一戰成名
紙上談兵的典故說的就是名將趙括,這個人的父親可不得了,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趙奢,一度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秦軍。趙惠文王二十九年,趙國派了一個公子到秦國當人質,這在當時再正常不過。人質去了以后,趙王說趙國占領了秦國一部分領土,秦國也占了趙國一部分領土,能不能做出交換?秦昭襄王很快答應,可是趙惠文王這邊不肯罷休。秦王一怒之下就讓人攻打闕與這個地方,一代名將趙奢得到趙王重用。面對秦國的間諜,他將計就計。造成他不敢援救闕與的假象,等到趙奢到達闕與之后。秦國手忙腳亂,被趙奢打了大敗,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闕與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