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青春叛逆期(關于青春期叛逆)
青春期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所有家長其實也經歷過青春期。但是當各位家長面對自己孩子的青春期的時候,好像大多數忘記了自己的青春期經歷,總是以家長的身份去對待青春期的孩子。
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會出現思想叛逆,不聽話,頂嘴,吵架,離家出走等。由于自身控制能力差還容易出現盲目攀比,網癮少年,厭學,等問題。而家長呢,總是只會以過來人的口吻去管教、強制孩子不去做這些,殊不知越是這樣的強硬手段越沒好處!
各位家長不如不要先著急,而是從源頭出發,回憶下當年自己在青春期的心境是怎樣,試著去正確看待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去了解孩子產生叛逆心理的原因。
青春期是青少年成長發育不平衡的特殊階段,生理發育過快,而心理成長跟不上生理發育的節奏,進而會出現思想心智上的不成熟,導致不理智行為的出現。
現在教育中提倡培養孩子的獨立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培養孩子要敢于說不,敢于質疑。由于他們自身知識和經驗的限制,看待事物往往缺乏客觀正確足夠的認識,在強烈自尊心和周圍環境的作用下,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的現象。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里嬌生慣養,缺少社會實踐,不能吃苦,沒有社會責任感。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正是家庭、學校、社會對這些孩子關愛太多,卻忽略了培養孩子們的自立能力。
各位家長不如反觀下自己是怎么對待孩子的,他們有自己洗過衣服嗎?有刷過碗嗎?有做過家務么?除了學習,孩子在家庭中有沒有其他責任擔當呢?如果這些在生活中能鍛煉自身能動性,責任擔當,自律能力等的工作都沒有的話,那么我們可以說生活體驗除了學習什么都沒有。
家庭其實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舞臺,教育孩子知識是老師的工作,但是教育孩子三觀的工作其實是家長的,尤其是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家長在生活中沒有給到孩子足夠的生活經驗,那么孩子在青春期出現叛逆的心理也是有可能的。
青春期是一個重要的轉折期,也有人稱為危險期,如何引導和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一時期,是擺在每一個家長面前的難題。了解孩子的青春期生理心理的變化,能夠幫助家長理解學生的許多行為,從而采取切實可行的方式,給予孩子及時的心理疏導和幫助,讓孩子享受美好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