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對父母暴力怎么辦(青春期孩子暴打父母)
昨天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一個重點高中高二的孩子因為在學校與同學發(fā)生沖突,為此不上學了,現(xiàn)在晝夜顛倒,手機不離手,還無緣無故暴打父母,親人之間相愛相殺,無疑是人間悲劇。
我作為局外人,隨便聊兩句。
家長就不要糾結孩子不去學校的具體原因了,與同學發(fā)生沖突,那只是一個事件,充其量只是一個誘因,背后有一個關系的問題,咱不說別的關系,就說最底層的親子關系。是不是小的時候對孩子武力震懾過多,忽略了孩子精神層面的需求。
孩子的問題只是家庭問題的投射,孩子小的時候,他身體上、心理上沒有力量和父母對著干,但并不等于父母打他就做對了,只是父母對待孩子錯誤的方式和傷害被掩蓋了,青春期的時候,他有力量了,于是就有了反抗,才有了沖突。作為父母我們要思考,如果我們的孩子和我們對著干,說明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很久之前就已經有了問題了。家長長年累月對孩子情感的忽視,是造成問題的根本原因。
青春期是孩子糾偏的末班車
世界上最大的規(guī)律是因果規(guī)律,在陪著孩子長大的過程中,我們怎么對待孩子,孩子進入青春期后,他就怎么對我們。明白了這個規(guī)律,才會不那么焦慮,在親子關系里,孩子所有的憤怒、委屈、無助、壓抑、失落、孤獨等等情緒其實都在向父母說明:我希望你愛我,希望你照顧我的感受,同時也希望你在乎我。我想要得到這一切,但我不說,我不會表達,我要采用攻擊你們的模式,讓你們明白,我特別需要你們。
孩子對待父母,面目猙獰,充滿了攻擊,其實他心里也在哭,他有這樣激烈的情緒表達,就是因為他在乎,他有這么激烈的對抗,就是因為他很失望,他之所以失望,是因為心里對父母還有期待,所以,無論父母和孩子,都不要低估彼此對對方的愛。因為父母和孩子都如此地愛著對方,他們相互的攻擊都是為了防御,保護自己。
這個時候不妨給到孩子安全感,孩子感到安全了,他會一點一點卸下防御,會向你一點一點敞開心扉的。我們傾聽孩子,耐心地等待孩子,不要過多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要尊重孩子的情緒,每一種情緒都值得被看見。慢慢地改變自己,所以愛是一切的基礎,一定要在家里培養(yǎng)一個有愛的氛圍,不要總是緊張,總是焦慮,總是對抗,這個愛的環(huán)境很重要。
我們已經對孩子造成了傷害,這個時候改變我們的反應模式、語言模式、行為模式已經稍微有點晚了,所以當孩子出了問題,我們的教育受挫之后,父母才意識到自己在教育上的盲點,但只要做,只要改正,一切都還來的及,青春期是孩子糾偏的末班車。只不過要付出的代價要大一些,像孩子不上學,攻擊父母的確是人間悲劇。
父母一定要改變,要給孩子療傷,要向孩子道歉。我們要清楚地意識到孩子之所以出現(xiàn)當前這種狀態(tài),是因為我們之前對孩子控制、要求太多,導致孩子心里積累了大量的負面情緒,我們真誠地告訴孩子,之前是因為爸爸媽媽不懂愛你,才導致你今天這個情況,這都是我們的錯,你可以把你所有的不滿和情緒都統(tǒng)統(tǒng)地發(fā)泄出來,爸爸媽媽都接著,你盡管在家里發(fā)泄,直到你心里好受為止,接納和允許孩子現(xiàn)在所有的行為,父母都多大承載力,孩子就有多大爆發(fā)力。 持續(xù)接納理解孩子,之前父母對他傷害那么久,想要孩子一下子好起來不大現(xiàn)實,肯定需要一個過程,父母要做好心理準備。
對于父母來講,孩子是我們的鏡子,對于孩子來講,父母也是他的鏡子,當我們發(fā)現(xiàn)鏡子當中的人,有問題的時候,往往是我們自己的問題,讓我們看到問題背后的真相,才可以使我們的心安定下來,定能生慧,一切美好的事物才會不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