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鐵們,你們好!
昨日小聚,朋友聊到孩子,就一臉愁容。說是孩子進入了叛逆期,說啥不聽,自以為是,我行我素,言辭激烈,不服管束等等,根本無法與之交流,對孩子成長、前途,充滿了焦慮、擔憂和無奈。
叛逆期,一般發生在十一、二歲至十六、七歲,是孩子由少年向青年心理轉變的過渡期。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逐漸增強,迫切想擺脫監護人(父母)的行為或心理控制。
孩童期,他既沒有力量反抗你,也沒有應付世界的經驗與技能。家長就是孩子的超人,無所不能,幫他抵御外界風雨,教他基本的生存技能。形象高大偉岸,孩子信服崇拜。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慢慢有了可以交流的朋友,也有了一些生活的經歷,對事物有了一定的認知,無論這個認知是否正確,是否全面,但是,但在內心自認為很有道理。
慢慢地,你不再是他的全部,超人的形象在逐漸崩塌。你說的話他不再全部信服,你做的事他不再全盤接受,他始了爭執,開始了反抗。
這個轉變的過程,在不同的孩子身上體現的激烈程度不太一樣。有的能比較順利地渡過,有的會與父母發生激烈的沖突,甚至發生一些無法挽回的事情。
作為家長,我感覺應該多從自身找找原因,端正對叛逆期的理解,調整好心態,用合理的方法,適合的手段,與叛逆期的孩子一同成長進步。
1、點到為止,少嘮叨
作為家長,我們有著幾十年的生活閱歷,對周圍的人和事有了一些成熟的經驗與看法。總想著把自己的想法灌輸給孩子,希望他們少走彎路,順利成長。
但是,多數家長,耐心不足,粗暴干涉,急于讓孩子接受自己的觀點,苦口婆心,反復強調。結果,適得其反。
初中的時候,同學中間有人偷偷在宿舍抽煙,我也在其中。其實,十一二歲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抽煙是怎么回事,只是感覺男人抽煙挺瀟灑,也想試一試,找一找與眾不同的感覺,在女同學面前裝一裝很酷的樣子。后來,被人告密,家長知道了。
父親一改以往反復說教和掃帚抽臀的做法,只說了一句“你長大了,該怎么做,你自己看著辦!”
可能是被我持續叛逆的頂撞、不服、無視、躺平等系列對抗措施,搞得有些絕望了,所以,只說了這一句話。
當時,我有些不知所措了。事后,靜下心來,自己也有事非觀,知道這事不對。從此,在上學期間,再也沒有抽過煙,時常想起父親當時說話的神情。
2、身體力行,當榜樣
言傳身教,我覺得身教重于言傳。
常有家長,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卻要求孩子做到。
你長時間地玩手機、打游戲、看電視、搓麻將,卻教育孩子要平心靜氣,專注學習。
你時常埋怨配偶、呼喝老人、欺侮兄妹,甚至大打出手,卻要求孩子言聽計從,孝順老人。
你成天怨天尤人、牢騷滿腹、鄙視領導、嫌棄同事,都要求孩子積極好學,處處領先。
……
以上事例,舉不勝舉。
其實,孩子就是家長的影子。你自己都做不到,或者不愿意做的事情,怎么能要求別人做到呢?
我們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努力而為,做個樣板。孩子就會在潛移默化中變成我們所期待的樣子。
3、換位思考,多尊重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況且,圣賢也是歷經磨難,逐步成長起來的。
叛逆期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想法和做法不一定完美,但這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孩子們的一些行為,我們先不要著急下結論,多傾聽孩子怎么說,從他的角度去理解,想想我們曾經年少時,是怎么度過的?不經歷幾回坎坷,怎會成長進步。
4、淡然接受,不強求
別人家的孩子學習考第一了,別人家的孩子鋼琴得獎了,別人家的孩子進少年英才班了……
唉!怎么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回頭看看自家孩子,個子不高,學習一般,沒有特長,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我們也付出了,學習班、特長班、心理班等等都報了,甚至,還花了大價錢請了名家輔導。
別人陪著孩子一塊學,咱也沒有落下呀!可就是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
孩子每天也垂頭喪氣,一臉委屈,信心全無!
可能是我們家長的心理出現了問題。實際上你每天關注的都是那些成功了的孩子,80%的孩子都和你家孩子是一樣的。或許鋼琴第一的小孩,學習上還不如你家孩子。或許學習第一的孩子,沒有你家孩子美術強……
孩子努力了,家長也付出了,卻沒在這一方面取得成功,也沒有什么遺憾。還不如坦然接受,另辟蹊徑,挖掘出自己的閃光點,給孩子一個陽光的生活環境。
5、合理關愛,莫綁.架
以愛的名義,行綁.架之實。一句“為你好”,掩蓋了一切。
有的家長,自己節衣縮食,卻給孩子超好的生活條件,甚至超出消費能力之外。
集中火力,把最好的食物,最好的衣服,最好的用品都給了孩子,以顯示對孩子的愛。
這樣的結局,往往使孩子成了極度自私,不顧他人的人,要么背上了深深的良心債。
我們是應該盡可能地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但也要讓孩子懂得分享與體諒,做一個心智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