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臨近,相信各位考生都在積極準備著。而各位家長也開始忙著給孩子補充營養、加油打氣,期盼著他們有一個飽滿的精神面貌去參加考試。
在剩下不到一個月時間里,大部分的考生都能與父母認真溝通、交流,但也有一部分考生會性情大變,焦慮、暴躁、易怒,甚至開始“討厭”父母,稍有不慎,就會沖著父母大喊大叫,大發雷霆,給良好的備考氛圍蒙上了一層陰影。實際上,這些孩子正在面臨“高考叛逆期”,家長要認真對待,才能幫助他們順利渡過難關!
痛心疾首!56%的高三黨“討厭”父母
不久前,北京市曾經做過一項高考叛逆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3000名被調查的高三學生中,56%的學生在高考前一個月非常討厭父母!
反感的主要原因是“嘮叨”、“過度擔心”、“施加壓力”等等。相信不少家長聽到這個消息后,都會寒心不已吧!
不過,這并非高三學生的真實想法,很有可能是進入了高考叛逆期,而這種情況在我們身邊也很常見。小編就收到過一位讀者的吐槽。讀者表示,馬上高考了,原本自己的兒子非常聽話懂事,但最近幾個月好像變了一個人。
話說,小李今年參加高考,作為家中的頭等大事,父母事事以小李為重。原本小李的屋子靠著馬路,為了避免噪音影響復習,父母就和小李換了房間。日常小李想吃什么,父母也會馬上去準備,幾乎面面俱到。
但小李還不滿足,動不動就挑剔,飯菜做得不好吃,床不舒服,偶爾父母不小心弄灑了東西,也會被小李訓斥打擾他學習。
一天中午,一家三口正吃著午飯,小李的爸爸看到兒子只吃肉,擔心他腸胃不舒服,就給小李夾了一些蔬菜。但誰能想到,小李將筷子重重地摔在餐桌上,大聲地朝著爸爸喊:說過多少遍了,我不想吃青菜!
爸爸聽了小李的話后就開始發火:吃青菜是為了你好,你不知道???怎么能這么不懂事呢?
小李立刻反駁:謝謝你,我用不著你對我好!
眼瞅著小李爸爸就要動手,小李媽媽立刻拉住他,不要再和兒子置氣。這名家長表示自己氣憤不已,實在不知道該如何與兒子相處,只能暫時忍一忍,等高考過去后,再好好收拾一頓。
高考前,家長切忌做這些事情
很多家長在孩子高考前,總是喜歡嘮叨、叮囑、說教,原以為能給孩子提升信心,恰恰相反,這只會讓孩子更加厭煩。因此,在高考前,有些事情家長千萬不要去做!
沒有必要過分嘮叨。有的家長喜歡事無巨細,從孩子的衣食住行到學習,全都要管,什么時候睡覺,什么時候吃飯,先學習哪一科等等,都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
家長關心沒有錯,但過度的關心就會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孩子本就焦急,如果旁邊還有人嘮嘮叨叨,像祥林嫂一樣,任誰都會發脾氣的!
過分看重模擬考試成績。有的家長總是把模擬考試成績等同于高考,只要考得不好,就會把孩子與其他人做比較?!?strong>你看XXX這次模擬考650分,你再看看你!”先不說模擬考分數不代表高考分數,這種對比,本身就會打擊考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高考前一個月,考生最需要做的是放松心態,而不是“擰發條”!
對孩子期盼過高。有的家長喜歡給孩子灌輸“必須考一本”“上985/211”等過高的標準,疏忽孩子的實力,盲目樂觀,結果反而給考生帶來了壓力,總會擔心考砸,根本就沒有精力去認真復習。
最后想說
2022高考馬上就要來臨了,很多家長過度擔心和關注,讓考生倍感壓力,也逐漸對于父母的關心感到厭煩,才出現了各種反抗和不耐煩的行為。身為父母,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最需要做的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默默地提供支持,幫助他們順利通過高考,取得一個滿意的成績。當然,對于出言不遜的孩子,在高考后,還是應當好好做一下思想教育工作,畢竟,無論什么時候,都要對父母保持最起碼的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