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來談談怎么可以“對癥下
藥”吧!……
1、使用計時器
確保孩子可以在規定的時間開始寫作業,在規定的時間結束游戲,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
2、把任務分成小目標:
孩子容易累,注意力保持的時間短,根據孩子的能力就把學習任務分解成若干個小目標。例如做家庭作業孩子能力好一些就把作業分成2-3個小目標,如果能力弱就分成5個小目標甚至更多,每完成一個就稱贊孩子,這就像臺階一樣,不知不覺孩子就爬了上去。
3、視覺化提醒。
做日程表,任務清單,給孩子的獎勵都寫出來或者畫出來,保證孩子可以很方便的看到,讓他隨時都清楚,他應該做什么,完成了以后會得到什么好處(獎勵)。兒童的思維具體化,視覺提醒更加直觀,另外聽覺信息是流動的不斷變化的,而視覺信息是固定不變的,孩子更容易接受。
4、善用獎勵。
獎勵不是賄賂,不是談條件,而是對孩子行為的贊許和認可。在目標行為沒有開始之前就給的好處是賄賂,獎勵的主動權在家長,孩子可以選擇獎勵物,但獎勵的多少數量由家長決定,而且必須是孩子完成目標行為才給。獎勵是非常講專業技巧的,在后期我們詳細分享。
5、確保孩子完成任務后有自由支配的時間。
把自由支配的時間也寫到日程表或者任務清單中,家長嚴格遵守。切忌沒完沒了的任務,孩子會產生消極對抗情緒。
6、感統訓練:
感統失調導致孩子拖拉磨蹭,注意力不集中,感統訓練促進孩子神經系統的發育成熟,這是基礎必不可少。有效的感統訓練才會提升孩子的能力。
7、逐步退出。
剛開始全程陪孩子寫作業,慢慢的,走開一會兒只有當孩子完成一個小目標后過來贊許一下;最后完全走開,當孩子完成作業后直接給孩子發獎勵。這個退出的過程很重要,退出不及時孩子會產生依賴,退出太早了孩子習慣沒有養成,另外每個家庭和孩子的情況不同,也是有不同的方法的。這個我們家庭訓練中會有一對一的指導。
8、讓孩子自己制定學習計劃:
這樣孩子會感受被尊重,同時孩子也承擔起學習是自己的責任。當然前期也是可以給予必要的協助,但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自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