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讀書起,“叛逆期”這個詞語就早已出現在大眾視線之中,無論專家作何解釋,在我看來,孩子叛逆的時期其實使他們開始有自我意識、個人觀念立場的一種具化表現。
那么作為父母我們應當知道的關于叛逆期的幾件事:
一、最明顯的兩個叛逆時期
2-3歲期間,我們的孩子逐漸明確意識到他和我們是分離的,不管是身體還是思想方面,都是獨立的個體。也就意味著從此開始,孩子們開始有自我的意識,身體機制逐漸讓他們開始自我保護,保護他們自己的意識和立場。
看到這里,舉個常見的實例大家可能就理解了,帶孩子去游樂場玩,到了該吃飯的時間了,怎么喊都喊不走他們。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我們的做法是在維護孩子的身體和健康的生活習慣;而他們的立場是,游樂場好玩,我很想一直玩。
當立場不同時,也就會出現爭議爭吵,而通常,勝利的都是身為父母的大人。
父母作為成年人永遠在孩子面前居于領導位置,可是否想過,如果有一天,孩子從意志力、思想能力都勝過我們時,我們還能堅持成人主導一切的局勢嗎?
12-14歲,這個時間段的孩子已經對自我有了新的認識,渴望通過對抗父母來證明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比起我們往往更注重關心他們同齡人的看法。
而這時候,作為父母的我們如果能做到尊重孩子的想法,積極溝通,他們長大后也會成長為一個獨立的人,有堅強意志力不會輕易受到別人的影響的人。
家庭教育同樣是有邊界的,不是一味的管教或是放縱他們,我們要做到尊重,對他們的尊重。
二、叛逆程度
總有父母來問,為什么別人家誰誰誰的孩子就沒有叛逆期,那么聽話,我們家的孩子就特別叛逆,不服管教。其實,往往有時候,孩子就像我們的一面鏡子,往往孩子的種種表現其實是受到我們的影響。
所以我們這些當父母的,我們有多尊重自己的孩子的想法,孩子也會受到影響,尊重理解我們的想法和立場。往往有時候,拋開親子關系,將他們當做大人朋友去用心溝通和交流,互相了解對方的想法,尊重對方的選擇,更有利于形成良好和諧的家庭環境。
或許在這樣的模式下相處下來,你會發現,有時候孩子用他們單純簡單的思維思考問題時,反而比我們經歷過這么多事物之后更想的簡單而富有智慧。想想看,我們在離開父母之后自己給自己謀劃了這么多年的人生道路,做過無數的選擇,難道我們的每一個方向,每一個抉擇都是正確的嗎?
或許對于社會,我們早已在現在的大環境下逐漸喪失了自我,早已經忘記簡簡單單的生活也同樣可以幸福快樂,這一點或許我們應該像我們的孩子學習。
所以,叛逆期是我們從成人的角度上對孩子不尊重的一種理解,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人格,不論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