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上午,伴隨一首《戰臺風》古箏曲,第二場“微家書·暖家庭”公開課在南海區西樵實驗小學舉行。
現場,圍繞升學壓力、玩手機成癮等熱點話題,四組家庭以書信為橋梁,展開了一場心與心的溝通。而家書中反映的家庭教育問題,引起了在座很多家長的共鳴,多位家長甚至當場落淚。
面臨小升初壓力,父母與孩子如何化解?
公開課上,升學壓力成為眾人探討的熱點話題。西樵實驗小學六年級學生閔柏豪說,在備考階段,自己因為幾次小測試的失利而倍感失落。在測試中遇到難題時,自己甚至會出現“頭腦一片空白”的情況。
他在家書中寫到,“有時候我真懷疑我自己!為什么會這樣,再這樣下去考不到一個好的學校,豈不是辜負了您的期望嗎?我感到很被動,每天都在自責和焦慮中度過。”閔柏豪還在信中表示,希望母親能幫助自己排解壓力。
聽到孩子這番話后,閔柏豪媽媽忍不住落淚。原來,閔柏豪平時基本住校,只在周末回家。這段時間,因為備考壓力加重,閔柏豪情緒波動較大。“回到家就關在家里寫作業,問他問題也是半天說一句。”閔柏豪媽媽說。
對于兒子的困惑和迷茫,閔柏豪媽媽鼓勵道,“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媽媽愛你。”同時,閔柏豪媽媽也承認自己對孩子的較高期望,在無形之中增加了孩子的壓力。
閔柏豪媽媽表示,平時會陪孩子讀一些課外書,每天晚上設置親子共讀時間,給親子溝通創造一定的空間。另外,為緩解孩子的壓力,閔柏豪媽媽表示以后也會帶閔柏豪多出去走,跟孩子多聊聊天。最后,母子相擁。
因玩手機引發的親子博弈
對于“00后”,電子產品有著巨大的吸引力。然而,不少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因為沉溺電子產品造成視力下降,甚至產生玩物喪志等后果。因此,電子產品的使用也時常引發一些親子矛盾。余樂宜的家庭就面臨這樣的情況。
余樂宜的家距離西樵實驗小學較遠,來回需要兩個小時。為了保證女兒的安全,余樂宜媽媽一般不同意女兒去其他同學家玩。放學后,余樂宜只能通過手機和同學進行交流。而余樂宜媽媽則對于女兒使用手機的時間有嚴格限制,這在無形中引發了兩人的矛盾。
針對母親的管束,余樂宜心里暗暗生氣。她在家書中寫道:“不能玩手機,也不能獨自出去和同學玩。我有些想把自己鎖在屋子里,一輩子這樣下去,我是否要在強顏歡笑度過每一天。媽媽,我想對您說:‘能否給我一點自由!’ ”
對于女兒的傾訴,余樂宜媽媽感慨萬千。她讀道,“謝謝你信任媽媽,相信我們能夠溝通解決問題,雖然說了很多次,我還是要再次告訴你‘我愛你’!”余樂宜聽到后感動落淚。在信中,余樂宜媽媽提到和女兒約定玩手機的時間,并答應女兒如果有事沒有聊完可以告訴自己延長的具體時間,同時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余樂宜媽媽透露,自己因為生二胎而辭去工作,現在專職照顧兩個孩子。她表示,自己內心并不想因為有了二寶而忽視大寶,但因為兩個孩子年齡差距較大,各自感興趣的娛樂方式不一樣,在生活中會難免會面臨取舍。“如果妹妹哭,我就沒辦法,要遷就妹妹了。”余樂宜媽媽說。
目前,二胎家庭越來越多,父母如何平衡兩個孩子之間的關系,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對此,廣東省心理衛生協會咨詢師專業委員會會員、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邱俊表示,在有兩個孩子的家庭中,通常大寶會更加敏感。邱俊建議,家長在陪伴大寶的時候就要全身心陪伴大寶,在陪伴二寶的時候,就要全身心陪伴二寶。
“媽媽,能多給我一些鼓勵嗎?”
“在你們眼中,我是一個任性的小公主,對你們百般依賴,你們對我也是一種‘握在手中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態度。” 另一位主人公周美茹,曾是一位“任性小公主”。但其母親教育方式的轉變,讓周美茹順利完成了轉變,成為了一個獨立自強的孩子。
父母之愛子女,則為之計深遠。為了女兒能夠自立、自強,周美茹媽媽對女兒不再有求必應,而是將女兒送去寄宿學校,讓她學會獨立生活。
公開課上,周美茹媽媽讀到,“我們嚴厲地要求你,是希望你明白,父母可以在你力所不能及的時候幫你一把,但無法替你走完人生路。”
與周美茹從小在寵愛中長大的家庭環境不同,楊子鋒有一位事事嚴格要求的母親。楊子鋒表示,自己很少得到母親的肯定。例如,在一次考試中,楊子鋒自認為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但母親得知成績后,并沒有給予表揚,反而提醒他不能驕傲。這讓楊子鋒倍感失落。
楊子鋒媽媽說,“兒子平時很開朗、很感性,自己這么做是怕兒子驕傲自滿,希望兒子要有一個上進心,保持謙虛,才能不斷進步。對子峰的最大的期望是能夠讓他成為一名謙虛上進、懂得感恩的孩子。”
當主持人問楊子鋒會不會因為母親表揚而驕傲時,楊子鋒坦然回答:“會!”引發現場一片笑聲。同時,楊子鋒也表達了自己的心聲,“希望父母多給自己一些鼓勵,而不是跟別人比。”
專家建議
面對升學壓力,家長與孩子該怎么辦?
公開課上,針對孩子與家長反映的一系列問題,多位專家給予了意見與建議。談及升學壓力時,西樵實驗小學教導主任蔣勇軍表示,很多家長關心的第一件事,就是孩子能考到什么樣的學校;或者是孩子能怎樣考到名校。我認為,不能單純評判學校的好壞,合適孩子的學校就是最好的。
廣東省心理衛生協會咨詢師專業委員會會員、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邱俊老師表示,要減壓,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壓力。
他認為,“小升初”只是一個誘因,但不是產生壓力的原因。壓力是慢慢積累下來的。為什么考試時會大腦一片空白?這說明孩子已經非常焦慮了。而閔柏豪媽媽再給孩子提出期望,這并不是減壓,而是加壓。“人生不是只有一條路,每個人的發展道路是多元化的。家長應該告訴孩子,不管他考多少分都沒關系,盡量給孩子減壓。”
而西樵實驗小學二年級年級組長張景彤則認為,適當的壓力其實是一種動力,過大的壓力才會引發一系列不好的情緒。不同孩子的焦慮情況不一樣。有的壓力來源于家長,還有的壓力來源于孩子自身,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西樵實驗小學校長賴濟強表示,學校堅持以品質教育為引領,以“根基教育,至信樵實”為辦學理念。在舉辦“微家書·暖家庭”活動前,學校也曾多次舉辦“老師我想對你說”“爸媽我想對你說”“走進學生心靈”等活動,促進學生與老師、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