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在學校里外人看著都很乖巧,等回家就真相畢露,任性、蠻橫、沖父母隨意發脾氣…
這樣的孩子已經算是好的,他們重面子,知道里外有別。還有的孩子,不管是在外人面前,還是在家里父母面前,就是破罐子破摔,一副我就是差,我就是不好,你能把我怎么樣的樣子。
很多家長自己也想不明白,好好的孩子,我也用心培養了,我在孩子身上花的錢不比別人少,為什么孩子會這樣呢?
昨天的因種下今日的果!凡事有因必有果。孩子今天的行為結果,都是父母之前培養的結果,或者無意種下的結果。
1、父母的寵溺培養了孩子任性、不講理的性格。
父母在家里什么都寵著孩子。在親戚朋友好友圈,要求大家都讓著自己的孩子。孩子從小都是要什么就有什么,想做什么大家都依著自己。
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以為這就是世界,這就是社會上的規則??墒聦嵣喜皇?!
等孩子處處碰壁沒人賣他帳的時候,孩子任性刁蠻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早已經養成。孩子自己其實是最痛苦的。
2、父母怕辛苦的學習累著孩子,在學習上從不要求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的學習慘不忍睹。這不是愛孩子,這是害了孩子。孩子極其低劣的成績使孩子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讓孩子喪失了極大的自信心,對自己產生嚴重的懷疑。
3、家長從小的過度保護,讓孩子生活在幾乎是一個真空的環境中。
我一直相信人之初,性本惡。孩子學好要花很大的力氣,學壞就是一部手機,一個同學的事。
當孩子跟著“壞”同學吃吃喝喝,不要做作業,逃課打游戲的時候,多么輕松!多么愜意呀!還無比瀟灑,引來同學們羨慕的目光。
初三叛逆期的兒子說輕了不聽,說重了離家出走,每天晚上很晚回來,還抽煙喝酒!
家長要反思一下自己之前的教育,是寵過頭了還是管過頭了?現在是不是不敢管了?是不是得看著孩子的臉色行事了?是不是就怕一個不小心孩子離家出走了,兒子沒了,家里的王位沒人繼承了。
反思過后,咱們來看一下現實。孩子已經進入了嚴重的叛逆期,再懊悔也沒用,我們就盡量著手亡羊補牢。
1、耐心有愛的陪伴孩子!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青春叛逆期。不過有的孩子表現的強烈一點,時間久一點,有的孩子表現得輕微一點,隱蔽一點,時間短一點。
青春叛逆期就跟感冒一樣,一定會有個發作的過程。我們感冒了,醫生給我們配了藥。我們問醫生,是不是很快就會好,醫生說吃了藥只是給你緩解癥狀,讓你人舒服一點。感冒的過程需要兩個星期左右,人才能徹底恢復健康。
青春叛逆期也是,它有它的發作期,孩子的心理“體質”健康一點,恢復的時間就會快一點。孩子的心理“體質”弱一點,那孩子被“青春叛逆期”這個疾病侵蝕的時間就會長一點。
我們不可能在孩子青春心理期的某個點“咔”,給它畫上一個休止符。作為父母,我們要做的是,耐心、有愛的陪孩子走過那段黑暗的日子。
2、心理的恢復是慢的過程!
很多家長急于求成。恨不得在跟孩子好好談了一次話之后,孩子就好了。心理的成長是最急不得的。慢工出細活,教育是慢的藝術。
家長要做好長年抗戰的心理準備。
3、態度要溫和,立場要堅定!
家長要從內心深處悅納孩子。真正做到這一點其實真的很難。但做到了,就能保證你的態度始終會溫和。
很多家長在內心深處給孩子貼上了標簽,孩子很差,孩子學不好了。這反映在家長的行為上就是,經常會被熊孩子氣的暴跳如雷。什么態度要溫和,早就被扔到爪哇國去了。發過脾氣又開始后悔。
你內心的真實想法會通過你的眼睛真實的傳遞給孩子。假如你內心深處就給孩子捅了一扇破窗,孩子不管不顧,破罐子破摔,也就可以理解了。
結束語:做父母是人生中一門最高深的學問。成功的父母都是一幅心平氣和、歲月靜好的樣子。在他們的眼里,他們看到的大多是孩子的優點。在他們的夸贊下,孩子的優點會越來越大。
失敗的父母,眼里只有孩子的一扇扇“破窗”。在他們的刻意為之下,破窗被越捅越大。孩子的缺點被越放越大。久而久之,孩子的缺點真的越來越大。
做父母的過程就是不斷反思、不斷學習的過程。
所以對于題目中,孩子說輕了不聽,說重了就要離家出走,每天很晚回來,還抽煙喝酒,我沒有具體的做法告訴你。
我只能告訴你,先改變自己的認識,改變自己的心態,用耐心和愛去包容孩子,去陪伴孩子,才能幫助孩子和自己走出心靈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