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哪吒之魔童降世》談談如何對待孩子的“叛逆期”
剛剛熱播的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創下了35億票房的超高記錄。電影這么受歡迎除了技術方面的原因,重要的是在劇情方面確實get到了每一個觀影人的心。孩子們在電影中看到了自由與個性的酷,而已成為父母的成年人——曾經也是熱血不羈的頑童們——似乎也在片中找到了理解與安慰。一半是為心中那個曾被委屈的孩子,一半是為如今已為人父母操碎了心的自己。
電影看完,笑中帶淚,心靈被撫慰的同時不禁捫心自問:假如我也擁有一個像哪吒這樣性格叛逆的熊孩子,我該怎么做呢?
畫面切換,回到電影中,當哪吒被關在家里迷茫、無聊又耍酷,拒絕和母親交流時,我們看看哪吒的母親是怎么做的……
一、主動示好,尋找話題
哪吒側臥在房頂,念叨:“呆在府里無事干,翻墻搗瓦摔瓶罐,來來回回千百遍,小爺也是很疲倦。”
“吒兒,你坐墻頭干什么?”他娘用溫柔的語氣詢問道。
“又不能出門,又沒人陪我玩,除了看風景我還能干啥”哪吒回頭看了一眼,又背過身去。一副熊孩子全世界都欠我的模樣。
“那跟娘說說你都看到些什么風景啊?(敲黑板——多么溫言軟語循循善誘)
二、找到孩子的興趣點,主動接近
哪吒繼續耍酷:“山啊樹啊花啊草啊,難不成看人裸奔啊!”(真是說氣話的小屁孩兒)
“唉,就會說笑。來,娘陪你玩如何?”(任你再刺激,老娘也不生氣!)
“得了吧,您天天不是忙著斬妖就是除魔,今兒能見到您都是三生有幸,哪有空哄小孩啊!”(繼續一臉不信任的抱怨他娘)
“是,是娘的錯,娘也想多陪陪你啊,只是肩負守衛要塞之責,娘也是分身乏術”(不管怎樣,先別正面剛,后面多像我要上班賺錢啊哪有那么多時間啊布拉布拉布拉……)
哪吒依舊不吃他娘這套“苦肉計”。
“難得今天娘閑來無事,我們來踢毽子如何?(終于投其所好找到興趣點,老娘也是不容易啊!)
三、用孩子喜歡的方式真誠陪伴
我們可以在電影中看到哪吒的母親是怎么陪伴兒子踢毽子的——全情投入,全力以赴,簡直在用生命在踢毽子啊!終于用一顆真愛滿滿的老母心撫慰了孩子心中的煩惱,也獲得了孩子的信賴。
再想想我們平常是怎么對待孩子的。
平常最關注的就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媽媽張嘴就是好好學習,爸爸下班回來就問作業寫完了沒,好不容易出去旅游一趟還得寫兩篇游記作文。一切以學習成績為核心讓我們忘記了養育和教育孩子最初的初心……
孩子有問題時要么是過度袒護,要么就是粗暴簡單。
孩子在做作業,我們在隔壁刷手機。
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全都給孩子買自己能力范圍內最好的,卻不會和孩子好好聊個天……
當孩子向我們關了房門,也關了心門,我們會“惶恐”的覺得孩子到了“叛逆期”,不好管教了,不聽話了……
可是我們到底想要個什么樣的孩子認真想過嗎?
我們是怎么長大的難道已經忘了嗎?
其實,世界上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所謂的“叛逆”,也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探索世界邊界,尋找自我認同的一種方法,當孩子向他身邊的世界展示他的“與眾不同”時,那是他在向世界宣告:我要長大,我想成為我自己!在這敏感而又稍顯稚嫩的時刻,他更需要家長能夠用愛心和耐心去溫暖心靈,等他們長大,用智慧和真誠溝通去融化成見,和諧相處,讓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所以,親愛的家長們,讓我們摘下對“叛逆”這個詞的有色眼鏡吧,它不是“壞孩子”的標簽,它只是孩子從兒童時期到青少年時期的過渡的一種狀態,要知道一生還長,孩子的人生到底要走向哪里,如何引導孩子走向寬廣的河流,我們這些護航人何等重要啊!守護在孩子人生最初的航道,就讓我們再多一些耐心,再多一些信心,有一天,我們終將目送他們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