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的“13歲”現象,家長再難也要陪孩子度過
有沒有發現,初中是孩子進入青春期的轉折點,更是決定學習好壞的分水嶺,更是孩子即將“開竅”的黃金年齡。
在這個年齡,叛逆、焦慮一觸即發,危險的13歲,活力滿滿的青春期。
90%的家長都曾有過疑惑:為什么我家孩子一到初中就跟不上了?
尤其是升入初二后,“13歲”現象越來越普遍:
壓力大:學習量增加了2倍,難度明顯加大,成績一落千丈;
沒方法:還在用小學的方法學習,只顧做題,不懂歸納總結;
青春期:成績提不上去,被管教還叛逆頂嘴……
經歷過了“小升初”,孩子的人生第一個階段已經度過,在接下來的初中生涯,將迎來孩子的第二個“長大”時刻。
這個階段的孩子,心理脆弱,認知、情緒都在定格時期,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雙重結合下,是他們迎接青春期的標桿。
往后,他們將用怎樣的心態去面對人生,都將在這一時期成形。
同時,也是在這個時期,他們學會感恩、努力、傾聽,同時也在這個時期情竇初開,第二性征的開始發育,讓他們對異性有了幻想、好奇。
如果說初中是一個青年的轉折點,那初一就是拐角。有的孩子在拐角看到希望,有的孩子在拐角思想滑坡。
所以,這個時期父母更應該引起重視,陪伴孩子走過最關鍵的初中三年。
有父母經常會疑惑,為什么小學的時候孩子成績非常好,一到初中開始滑坡,一發不可收拾。
這是因為,從初中開始,學習模式將由基礎知識的普及轉移到理解能力的培養,特別是理科,很多孩子會在初中跟不上。
用過去的死記硬背、套公式的方法去學習,在初中可能就落伍了。
初中新增加的物理、化學、生物,都是讓孩子打開思維、理解能力,讓他們去探索新世界的開始。
如果孩子理解能力還沒有提升,不懂得將基礎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就很容易在基礎學科出現掉隊現象。
父母該怎樣引導孩子突破青春期魔咒?
1、提升興趣愛好、拓展思維
其實,從初中開始就需要發散思維,除了打好基礎以外,還需要通過課外知識拓展思維空間,豐富課余生活。
此外,還要善于總結知識點,激活基礎知識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再加上附加題的拓寬思維,打開思維空間,為即將接觸的立體幾何做鋪墊。
2、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初中生的學習能力提升,不是靠報班刷題,而是通過鞏固基礎知識點,拆解考點難點,再運用學習技巧,養成做題習慣,做到舉一反三,高效快速提高!
習慣成自然,在初中培養好學習習慣,到了中考自然不會覺得壓力大。
學習是點滴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特別是英語、語文等文科類知識的詞匯量積累,更不是一蹴而就的。
所以,對于孩子來說,初中的三年積累,決定了中考是否輕松。
如果在這個時期,父母能夠陪伴孩子度過,形成自主學習習慣,往后家長就可以做“甩手”家長了。
同時,初中也是早戀爆發期,父母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也非常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