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階段是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的教育對幼兒的未來發展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
逆反心理往往是這一時期容易被忽視的,如果不能夠有效調控逆反心理,很容易影響幼兒的身心發展。針對這一情況,幼兒教師需要客觀分析幼兒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礎之上對癥下藥,給予針對性的教育指導,運用科學化策略消除幼兒的不良心理狀態,為幼兒的全面進步保駕護航。
幼兒逆反心理是一種心理抗拒反應,也是幼兒在成長和不斷適應環境過程當中生成的心理現象,具體體現在認識、情緒以行為的對抗方面。幼兒時期的逆反心理會給教育者的教育指導帶來不良影響,危害幼兒的身心健康。面對這樣的情況,不管是家長還是教師,都需要正確認識逆反心理出現的原因,堅持認真傾聽,了解幼兒的心理需要,并運用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滿足幼兒的實際需求,幫助幼兒調整不良的情緒和行為。
幼兒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
幼兒逆反心理是幼兒階段的常見心理現象,具體體現在認知、情緒、行為的對抗上,一旦出現這樣的心理問題,不僅會給幼兒的素質和能力發展帶來消極影響,還會給幼兒的未來進步以及教師的教育指導帶來極大的阻礙。所以當前階段要認真和客觀分析幼兒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以便為正確解決對策的提出提供有效依據。幼兒逆反心理的出現與以下因素有關:一是對幼兒的期望過高。如今的家長普遍存在著望子成龍的思想,往往不會考慮幼兒自身的興趣愛好以及能力素質,依照成人標準給出嚴格的要求,考慮到幼兒的實際情況以及接受能力,反而讓幼兒出現了消極抵觸的情緒,甚至和父母的要求截然相反。二是忽略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指導。在當前的幼兒教育當中,教師往往會將側重點放在知識與認知教育層次,針對幼兒心理健康的關注度不足。如果幼兒的逆反心理沒有及時得到疏導,這樣的不良心理狀態會加重,甚至影響幼兒的身心發展。
幼兒逆反心理的教育策略
增進幼兒心理理解
作為家長,要真正看到幼兒的成長和進步,給予他們充分的尊重和認可,與幼兒構建平等而又親密的關系,使得幼兒能夠真正成為家庭中的一員,成為家庭管理活動的參與者。父母應該主動和幼兒進行交流互動,了解他們的內在需求,特別是心理需要,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這樣才能夠讓幼兒明白對錯,分辨是非。在幼兒出現較強的自我意識之后,就渴望獲得與成人相同的平等地位,有選擇接地受成人給予的要求。面對需要幼兒服從的事情,家長應該以平等的態度積極征詢幼兒的意見和建議,避免強迫或者是命令。這樣才能夠理解幼兒的心理,避免生成對立情感。教師也要充分理解幼兒的心理狀態,把握幼兒的心理需要,將自己作為權威,而是與幼兒平等相處,與幼兒建立亦師亦友的良好關系,也讓幼兒因為得到成人的尊重而變得心平氣和,撫平逆反心理。
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容易被教師忽略的教育內容。只是關注幼兒認知能力以及智力水平的發展,忽視幼兒良好心理的建立,最終會給幼兒的全面進步帶來極大的威脅。面對這樣的情況,幼兒教師必須改革教學思路,正確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品德素質教育作為重中之重,進而杜絕危害幼兒身心健康問題的出現。幼兒教師一方面要利用專門的心理教育課程對幼兒進行心理指導,讓他們認識到逆反心理出現的危害以及不良心理狀態的調控方法,讓課堂的主陣地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一方面幼兒園當中可以設置心理咨詢,服務面向幼兒給予心理上的幫助和支持,鼓勵幼兒敞開心扉表達自己的疑惑,滿足幼兒的心理發展需要。
加強家校合作力度
幼兒思想單純,不管是語言還是行為,往往都順從內心,所以外在行為表現往往是對內在想法的一種傳達。假如教師以及家長在教育幼兒的過程當中,沒有考慮這一情況,忽視幼兒的心理需要,很容易生成不良影響,威脅幼兒的身心和諧發展。幼兒教師應該透過幼兒的行為舉止分析幼兒的實際性格以及內在想法,保證教育指導的針對性。當然很多幼兒在家庭當中的表現會和在幼兒園當中的表現有差異,這就需要通過和家長的溝通交流,了解幼兒的整體表現,便于根據幼兒的成長特征給予科學指導。為了確保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銜接和教育一致性,教師要加強和家長的互動交流,注意信息交換合作,制定符合幼兒心理特征、年齡特點和個性特點的心理教育機制,發揮家校合作的積極作用。
幼兒的自我意識相對較強,再加上家長的溺愛與不合理的教育管理,很容易生成逆反心理,一旦違背意愿就會哭鬧,因此影響后期的發展。這些都是逆反心理的危害,同時也是幼兒心理健康受到不良影響的主要原因。面對幼兒的逆反心理問題,為了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讓每個幼兒都能夠擁有更加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就要找到幼兒出現逆反心理的原因,在此基礎之上給予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用科學化的教育策略給幼兒的成長進步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