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的長大,很多家長漸漸發覺與孩子的溝通變得愈發困難。請家長們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家里是否出現過以下情況呢?您是否曾和孩子坐在沙發上面面相覷,不知聊些什么?您是否曾苦口婆心地教導孩子,卻得不到孩子的任何回應?您是否曾在溝通過程中與孩子發生矛盾、沖突,最后不歡而散?這些現象是一些家庭親子溝通的真實寫照。
融洽的親子溝通能夠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包容與肯定,產生更多的信任感、安全感與幸福感,增強自身的“內心力量”。建議家長可以做出以下嘗試。
建立有效的親子溝通,可以從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開始。對于高中生而言,他們希望父母能夠以更加平等、公平的態度對待他們,更加渴望獲得他人的尊重,期望親子間平等地溝通。同時,他們想獨立、自主生活,不愿父母過多地干涉,但又擺脫不了現實中對父母的依賴,希望父母多給他們理解支持與關愛,因此家有高中生的家長要扮演“關注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及時給孩子提供鼓勵與支持。
但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家長往往更加關注孩子的學業情況,忽視了孩子內心對于“理解”“關愛”與“鼓勵”的需求。家長關注的問題與孩子們內心需求的不對等,往往會引起親子溝通中的矛盾與沖突。因此,家長需要了解孩子真正的內心需求,才能讓親子溝通融洽、有效。
除了了解孩子的需求,家長還需要掌握有效的溝通方法。在溝通過程中,家長可以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選對話題
親子溝通可以從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入手,貼近孩子的生活,讓孩子更愿意與父母溝通交流。可以嘗試多和孩子聊聊他們的興趣愛好,了解孩子的喜好與才華。選對聊天的話題,讓孩子與家長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在融洽的氛圍下加深家長對孩子的了解,增進親子感情。
2.認真傾聽
良好的親子溝通需要家長的認真傾聽。在親子溝通時,父母先認真傾聽,并且多鼓勵孩子繼續說下去,不要隨意打斷,切忌急于下結論或否定孩子的想法。在傾聽過程中,可以通過眼神關注、目光交流、適當重復孩子的感受、回應簡單語句等方式,及時、適當地給予反饋,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關注與真誠。
3.積極接納
在聽完孩子的全部傾訴后,父母要積極回應孩子的感受,表達自己對孩子的理解與接納。也許孩子的有些想法在家長眼中較為“幼稚”,但可以先以包容的態度,接納孩子的想法,再和孩子一起探討有沒有更好的方式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父母的積極接納給孩子帶來被尊重的感覺,讓孩子們更愿意與父母分享感受,一起尋找問題的答案。
4.正向激勵
在溝通時,多對孩子表達自己的認可和肯定,從正向激勵的角度,欣賞孩子長處,肯定孩子的努力與進步。鼓勵孩子時,可以從具體細節、努力過程、良好品質、相關事件等方面入手,夸細節、夸過程、夸品質,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真誠。“肯定、認可與鼓勵”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提升孩子的內心力量,更好地面對各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