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會接到家長的求助
新進學習群的一位家長昨天向我求助,說高一的兒子叛逆行為嚴重,一方面孩子充滿了自卑,對社會充滿負面認知。另一方面脾氣暴躁,情緒失控,甚至打罵父母,頂撞老師。現在我們都不敢管他了,越管越壞,擔心孩子這樣發展下去就廢了,在網上看過許多悲劇的視頻,那種二十幾,三十幾,還啃老的,打父母的,我看那些家長也都是老實人,說實話這種視頻最擾人了,看了之后覺得特別焦慮。擔心孩子最終成為這樣的人,那太可怕了………
每次接到這樣的求助,我都特別理解家長的擔心,因為我家就是這樣走過來的,同時我也特別心疼這個可憐的孩子,因為青春期叛逆越厲害的孩子,一定是在家庭里受到傷的越大的,孩子心中壓抑了太多的情緒和無助,他在用這樣的方式喚醒自己的父母,他已經忍無可忍了,只有用這樣的方式來讓自己存活下來。因為這樣的家庭過去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用發泄的方式、用沖突甚至用暴力來解決問題,孩子只學會了這樣的方式,他不知道還有別的方式可以解決問題,或者是他已經試過其他方式,但家長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
面對孩子的攻擊,我們應該怎么辦?
對于這位家長的求助,我來具體分析一下成因,談談我對這樣的問題的處理思路,希望能夠給更多陷在這樣困境的家庭一些幫助。一個大的思路就是孩子的問題都是來自家庭系統出了問題,要改變孩子從改變家長開始,只要家長愿意學習改變自己,調整自己的家庭系統結構,孩子都是可以慢慢走出來的,沒有一個孩子愿意這樣對待自己的父母,每一個孩子都是向上向好的,但這需要有適宜的家庭環境,那種長大成為啃老族的孩子都是因為家長的無知造成的。
孩子為什么會自卑厭世、攻擊父母
孩子從生下來就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我們會看到小孩子都是愿意探索這個世界的,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在小孩子的眼里能夠看得到光芒,如果孩子這樣的探索欲望能夠得到很好地保護和支持,孩子就會越來越有活力,越來越喜歡探索世界。但為什么很多孩子越長大,看起來越懶惰,越沒有活力,不愿意和世界友好相處,對周圍的人或事都存在敵意,甚至厭學厭世。
這是因為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父母有教養方式出了問題,我們大多數家長都認為孩子是不懂事的,需要家長管教,認為孩子是自己的附屬品,只需聽從家長的教導,而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還有的家長持有我吃的鹽比你吃得飯還多,你懂什么,得聽我的。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在家長的控制下,不允許有自己的想法,慢慢形成孩子認為自己有想法是沒用的,甚至認為自己是不值得被認可的。每一個人天生就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的,只有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的孩子才可能成為一個自信的人,但很多家長無知的認為,這樣會把孩子慣壞,認為對孩子嚴格是為了孩子好,就一味的不斷的打擊孩子,認為只有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夠好,他才會努力變得更好,但這其實是反人性的。
真愛是解決任何問題的法寶
當然我們也要防止另一個極端,就是溺愛孩子,溺愛孩子和真愛孩子是有本質區別的,一個是為了滿足家長自己的需要,一種我無所不能的需要,而真愛是為了滿足孩子成長的需要,是一種為了讓孩子有完整人格的需要。
孩子在父母這種打壓的方式下長大,慢慢就會形成一種自卑,一種配被愛的人格,進入青春期,這樣的孩子就會出現各種偏差行為,這些偏差行為都是為了得到愛,得到關注和認可,但如果父母繼續延續以往的方式,認為是自己管得還不夠,加大管理的力度,這時可能就會發生嚴重的親子沖突或者孩子出現嚴重的抑郁自傷,甚至更加嚴重的后果。如果孩子自身能量比較足,他可能會發展出攻擊性,首先就是攻擊父母,因為他的情緒大多是來自父母,通過這種攻擊,孩子能夠釋放一定的負面情緒,這對于孩子來說相對是比較安全的。如果孩子自身能量不夠,就可以發展出自傷性,孩子會認為自己不好,恨自己,攻擊自己,甚至出現輕生的情況,這對于孩子來說就比較危險。這樣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自卑厭世,討厭這個世界,對世界充滿了負面看法。
面對孩子,家長左右為難!
孩子都高一了,還有救嗎?當然有救!
這是家長最擔心的一點,面對這樣的孩子措手無策,繼續打壓只會越來越糟糕,這是很多家長親身經歷的,管到最后自己都害怕了。放手不管吧,看見孩子完全不是自己想象的樣子,有可能就陷入游戲里或在學校完全不學習,甚至視手機為命,為了手機和游戲和老師同學發生很多矛盾和沖突。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家長就陷入巨大的焦慮中,擔心這個孩子就此廢了,于是整個家庭陷入一種悲觀絕望的狀態,孩子在這種狀態下就會越陷越深,因為他覺得沒有人能夠救,沒有人會愛他。
其實很多孩子都是在高一前后出現這樣的狀況,最早的一般是在初二前后,在我咨詢的案例中大多集中在這兩段時間,其實這是比較早的了,有的會到大學后再出現這樣的狀況,但不管什么時間,如果家長愿意學習改變,都是可以慢慢挽回的,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向上向好的,沒有人愿意一直沉淪下去,他的這些行為都是為了喚醒自己的父母去愛他,想得到來自父母的無條件的愛和包容,孩子想成為真正的自己,而不是父母的工具人。
放過孩子,就像給小鳥自由一樣
其實救孩子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和自由,不附加任何條件,因為過去我們給予孩子的愛都是有條件的,你聽話我才愛你,你成績好我才愛你,但這樣的愛不是真愛,是一種自私的愛,都是在滿足家長自身的需求。同時因為家長的方式比較過激,所以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傷害,所以孩子的反抗也會非常的激烈,因為他只學會了這種方式解決問題。
方法雖簡單,但做到難度是比較大的,因為要改變一個人的信念是非常難的,這也是為什么孩子痛苦的根源,很多家長是不愿改變自己的,只要孩子身上找問題,其實孩子根本沒有問題,問題都在家長身上,這就需要家長系統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真正理解問題的根源和形成的過程,以及改進的方法。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徹底改變過去錯誤的教養方式,改變不良的家庭氛圍。這樣的家庭,一般都會有一個焦慮的媽媽,一個缺位而暴躁的爸爸,家庭氛圍冰冷,夫妻關系也不和諧,孩子在這樣的家庭中是無法好起來的。只有通過學習,調整夫妻關系,改善家庭氛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孩子就會慢慢好起來。在我的咨詢過程中,有很多家庭都通過學習改變,讓深陷青春叛逆的孩子臉上漸漸有了笑容,親子關系也越來越和諧,很多家庭因為孩子的叛逆完全改變了過去那種痛苦而無趣的生活模式,整個家庭走向幸福和諧,到最后你會發現,其實孩子是來拯救這個家庭的。
家長改變提升自己是幫助孩子的唯一捷徑
只要家長愿意改變,孩子是不會變成啃老族的
我們經常會在網上看到這樣的視頻,一個三十幾歲的人,打罵自己的父母,怪父母害了自己一輩子,父母特別可憐。大多數人會覺得這樣的人太可惡,完全沒有人性,沒有孝道。從外在行為來看,的確是這樣,這樣的人也應該受到社會的譴責,但如果我們深入去了解他為什么會走到今天這一步,往往問題的根源還是在父母的身上。
我曾經和這樣的孩子的家長交流過,孩子因為青春期叛逆,不愿意上學,天天在家打游戲,家長沒有絲毫辦法,就認為自己很不幸,養了這么一個不爭氣的兒子,對孩子極盡嫌棄和不滿,但又害怕孩子生氣發火,一邊一味的遷就著孩子,一邊心里是無限的失望和嫌棄。這樣的家長永遠認為自己沒有問題,問題都是孩子的,就固執地認為自己的命不好,遇到了這么一個不爭氣的兒子。他們看不到孩子行為背后對愛的吶喊,也完全不認為自己過去的教養方式有任何的問題,就這樣自怨自艾,整個家庭的氛圍就是一種死氣沉沉,生無可戀的狀態。在這樣的環境和氛圍里,孩子只會越來越絕望,長時間與世隔絕,青春期的厭世情緒一直帶著進入成人期,他的人格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最終就可能成為網上視頻里說的人,其實這樣的人是非常可憐的,在他們心中從來沒有得到絲毫的愛,沒有愛的滋養,任何一個生命都會枯萎的。
沒有人愿意啃老,都是情非得已
面對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家長要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要有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信心,要積極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專業的家庭教育機構是可以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的,只要我們認識到孩子的問題根源都是在家長,家長愿意改變自己給予孩子更多的愛和包容,改變過去不良的教養方式,孩子不可能永遠陷在青春叛逆當中的。家長要放下自己的面子,勇敢面對自身的問題,真誠地給孩子道歉,改變自己的教育模式,慢慢重新贏得孩子的信任。每一個孩子都是善良的,只要家長能夠溫柔而堅定,我們就可以把孩子慢慢地影響回來,根本不會成為所謂的啃老族,并且有過這樣經歷的孩子長大后會更加的成熟而自信。
我常常打個比喻,孩子就像我們種的一棵樹,我們的家庭氛圍和教育方式就猶如這棵樹的水土環境,當成長環境出了問題,這棵樹上就會長出很多的黃葉子,這個黃葉子就像孩子的偏差行為,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要做的不是去摘黃葉子,因為越摘會越多,到最后這棵樹就會由于缺乏營養而枯萎。我們應該做的是改善他的水土環境,水土環境改善了,樹自然而然就會好起來,那些黃葉子會自然脫落,同時也會長出新的葉子來。在家庭里就是把孩子的成長環境改善了,他的偏差行為自然而然就會慢慢消失,而生發出新的愛的行為。
讓我們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讓他長成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