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性格特點和人際關系模式,主要來自家庭教養方式的影響。反復里家出走的孩子,多半對于家庭氛圍有些不滿和失望,父母和孩子之間也缺乏足夠的情感交流,孩子在青春期就會出現比較強烈的逆反行為。父母需要多些耐心和接納,鼓勵和肯定,情感支持和陪伴,才能讓孩子感覺到理解和尊重,才能逐漸回歸家庭,回歸理性。
孩子的教育問題,成為了全世界父母的難題。
若是能夠教育好,孩子長大以后或許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若是沒有教育好,孩子就很有可能走歪路,再也回不了頭了。
現在的孩子都是被父母當成王子公主一般,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
這也就會導致孩子的性格,多多少少都會出現一些問題。
孩子的“叛逆”最早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第一個叛逆期:8個月的煩躁您感到陌生
人見人愛的寶寶本來見誰都愿意抱的,可是這個時候只要媽媽以外的人靠近都板著臉,這說明寶寶進入了第一個叛逆期。
大家都覺得,青春期的孩子才會叛逆,但是很多家長反映,寶寶一歲就開始叛逆了,怎么回事呀?一歲到兩歲,我們所謂的學步兒,開始有自我意識,有了自我意識的孩子,就不那么聽家長的話,所以,這不是叛逆。越有自我意識的孩子,越聰明。如果你的孩子到了兩歲以上了,他做一些動作,一些行為,其實是他在試探,試探家長的底線,來探索邊界與自由之間的關系。這時候就看家長會不會引導自己的孩子。當孩子四到六歲,打自己、打別人、爭、搶、破壞、甚至用憤怒、哭鬧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2歲半到3歲左右,自我意識萌發
這個時候的寶寶自我意識快速萌發,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寶寶在一歲前左右就開始有叛逆的表現了。因為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聰明了,加上家長教育孩子的越來越小心,孩子變得更加敏感。這個時期的寶寶叛逆的表現是“打人”,他們會通過這個行為表達自己反對的意見,表達“不”這個意識。這段時期是孩子與家長最早的意識分離,他開始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態度,感受與他人分離的快樂。
管教失職的嚴重信號。而且你修正孩子這些行為的機會,只有在七歲以前,是最后的機會,這些孩子不需要改變
需要改變的是他們的父母。是第一看護人!
最后提醒大家,千萬不要給孩子亂扣“叛逆”的帽子,不然,問題會讓你越解決越糟糕。
7-9歲,準大人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和嬰兒時期的叛逆表現又有所不同,他們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大人了,一方面孩子變得任性不講道理,凡事和父母對著干;另一方面又十分依賴父母,愛哭嬌氣。
12-18歲的孩子,則是處于人生第三個叛逆期,也就是“青春叛逆期”。
處于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就是以自我為中心,他覺得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確的,即使是父母提出一些意見或者是建議,他也不會去采納,甚至會覺得有點反感。
孩子叛逆期的表現:
1、很多孩子都會喜歡摔東西、把好好的玩具給拆了、在墻壁上亂涂亂畫、故意把書本撕了、玩具到處都是也不收拾。
2、性格是很固執的那種,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比如說,想穿什么衣服,就穿什么衣服,他不會去管季節到底符不符合的。
3、非常喜歡和父母唱反調,父母要求做的事情就是不想做,若是父母說多了,孩子就會覺得很煩,甚至是不想理父母,不想跟他們說話。
4、就算是之前跟父母定好了規矩,但是孩子也會想辦法去打破這些規矩,跟父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要父母達到這些要求,他才肯做事。
5、叛逆期的孩子不僅僅在家里是很叛逆的,就是在外面也一樣叛逆。
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時候,會想方設法去搶別人的玩具,他也不管那個玩具到底是不是自己的,總之他想玩的話,他就會去搶,搶不到的話,甚至會動手打人。
針對叛逆期的孩子,可以試試這樣做,我就是這樣做的,所以我家孩子現在特別棒了。
學會理解孩子的感受
不要以為孩子很小,做事情就不需要考慮他的感受了,每個人都是有感受的。
我是個思想成熟的成年人,我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衡量孩子所做的事情。
而是學會了跟孩子站在一起,用他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用心去體會他的感受。
就比如孩子不開心的時候,會摔玩具之類的,很多父母看到了都會生氣,從而打罵孩子。
換位思考一下,摔玩具雖然是不好的,但這是孩子發泄情緒的一種方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