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環境的變化,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試教育已經很難滿足,素質教育開始實行,學生的升學壓力也增大了不少,考上高中也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普職比將要從5:4,提高到5:5,學生再不努力,可能連高中都上不了,但是,上了高中就一定能考上大學嗎?答案也是未必。
一些學生初中成績不錯,可是讀高一的時候,成績一落千丈,這也被叫做“高一現象”,這種現象如今盛行,給學生帶來了不好的影響,一位班主任直言,如果不重視,高考將有麻煩。
“高一現象”很嚴重,如果不重視將影響考大學
學生在高一時的年齡,基本在15歲左右,正是青春叛逆期,不愿意受到學校、老師、家長等方面的約束,加上 ,好不容易從中考的升學焦慮中解脫出來,就更想要放松,不想被管教和監督,所以,很多學生升到高中,學習態度懶散又不服管教。
還有一部分學生,高一現象很嚴重,從心里抗拒高中生活,產生厭學的心理,面對困難選擇逃避,成績下滑特別快,很多家長還納悶,孩子平時乖巧聽話,初中成績還很好,為什么成績變差了?主要就是這個原因。
如果家長沒有及時解決,學生就很難追上,高一產生的差距,可能剩下兩年,都追不回來,基礎知識不牢固,成績上不去,自信心受挫,就更加厭學,陷入惡性循環,難以自拔,最后,很可能就會無緣大學,后悔一生。
高一現象如此嚴重,班主任也勸告學生和家長要重視起來,如果發生了高一現象,也不要慌,解決這些問題,或許能改善很多。
“高一現象”盛行,家長要怎么做才能幫到學生?
鼓勵為主,不要責怪學生
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有一天過上更好的生活,但一些家長對學生的期待值,越來越高,學生的承受能力有限,一直處在高壓學習狀態下,難免會有心情崩塌的時候。
成績一直沒有提高,心里也十分著急,心情很低落,所以,家長不要再責備孩子,他們需要的是家長的理解和關懷。
學生不管多叛逆,也不要放棄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學生有叛逆的行為,也屬于正常現象,然而,凡事必有因,有些學生做錯事,是想要吸引家長的注意,博得更多的關懷,也有的是不愿和父母溝通等等。
學生和家長缺乏溝通,就容易產生代溝,家長心里覺得很失望,甚至有放棄的念頭,但是,每一個孩子都有無限的可能,及時糾正過來,他們也會變得更好。
多和老師溝通,做好配合工作
想讓孩子成才,不是家長單方面努力的結果,也有老師的功勞,所以,家長和老師要做好配合工作,多和老師溝通,了解孩子的具體情況。
即使學生表現正常,也要和老師一起,多和學生溝通,知道他們當下的心情,走進學生的內心,才能發現問題癥結,對癥下藥才能有效果。
高一現象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重視,結果影響了高考,距離2021高考越來越近,考生在最后沖刺階段,也要避免高一現象的后續影響。
高考準考生要怎樣才能避免高一現象后續影響?
第一點:要知道讀書的意義是什么
從小就聽父母說,要好好學習,將來光宗耀祖,才能有出息一類的話,這讓學生潛意識里認為讀書是為了父母,其實,讀書是為了讓自己的命運發生改變,去拼過富二代,去實現自我價值,準考生要明確。
第二點:樹立學習的目標,制定計劃
要想學的不迷茫,準考生要給自己樹立一個目標,根據自己實際情況,想好要考上哪所大學,自己距離目標還有多大的差距,然后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才能實現心中的理想。
第三點:學會和父母溝通
雖然父母的要求在不斷升高,耳邊的嘮叨也從來不停,但準考生們也要學著理解父母,知道他們的良苦用心,平時多和父母溝通,讓他們了解你真實的想法和感受,很多誤會,就是因為彼此不夠了解,所以,準考生們要多和父母聊天。
高一現象越來越嚴重,學生和家長都要重視,高考競爭激烈,稍有懈怠,就容易造成高考失利,受影響最大的,只有考生自己,未來的路,要靠自己走,現在不努力,將來就要吃更多辛苦。
今日話題:你的孩子有“高一現象”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