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妮是一個從小乖順的女孩,直到13歲那年的暑假突然變得叛逆無比。徹夜不歸、喝酒唱k……她在壞女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是什么讓劉小妮性情大變呢?
原來是劉小妮的父母感情破裂,終日吵架嚴重影響了劉小妮的心理。常常半夜三更將劉小妮吵醒,剛開始小妮只是上前勸阻,希望父母可以停止吵架,可是爸爸媽媽都沒有在乎她的話,依舊爭吵不止。慢慢地,非常傷心的小妮選擇在他們吵架的時候出門,等到半夜他們不吵了睡著了,她再回家。
這是一個小女孩非常心酸的自我保護,卻不是長久之計。很快父母的爭吵升級,從吵架變成動手,一直逃避隱忍的劉小妮也把自己逼到了墻角。“他們要離婚,我很快就沒有了爸爸,或者沒有了媽媽。”
劉小妮吐露出自己的內心,爸爸媽媽分開之后,曾經因為自己有天沒回家,又在一起尋找自己。劉小妮發現自己的叛逆可以讓爸爸媽媽暫時不吵架。所以,叛逆就像劉小妮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這個內心慌張的小女孩只能放棄理性,將這個辦法一用再用。
然而,更糟糕的是,爸爸媽媽根本沒有意識到劉小妮的叛逆行為背后隱藏的脆弱無助的內心。他們只是覺得女兒突然變成一個壞小孩模樣,不解、責罵、管控、放棄……一系列錯誤的家庭教育行為,使劉小妮與父母最后走到了劍拔弩張的嚴重破裂關系。
看到這個故事,彭華勇老師很想說,希望不要再有家長像劉小妮的父母一樣,生生地毀著自己的孩子而不自知。
首先,父母的感情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重要因素。孩子越小,影響越嚴重。孩子越小,他對這個世界的安全感來源就越只來自于父母。父母盡量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不是說說而已,真的重要到會影響孩子的心情,學習甚至人生走向。
另外,父母不要動不動就提離婚,尤其是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如果你沒有很想離婚,就最好用其他方式去解決夫妻之間的分歧與矛盾,因為孩子會當真。
如果,真的到了必須離婚的地步,記得照顧好孩子的情緒,這個時候你難過,孩子同樣難過。甚至你覺得自己得到了解脫,孩子卻被判處失去一個完整家庭。要教會孩子堅強面對生活中的難事,教會他克服的能力和釋然的魅力。
尤其忌諱你將離婚的負面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也別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對其說:“你怎么這么不懂事?我怎么不會體諒我?”一個成年人都沒有辦法很好的管控情緒,又有什么理由要求涉世未深的孩子。你的指責和埋怨也會像刀子一樣插在孩子的心里。
孩子面對傷痛的愈合能力的確比大人要低,但是孩子并不是沒有接受父母離婚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不是所有的離婚都是悲劇,不是所有的離婚都要對孩子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正確處理你的離婚方式,積極面對夫妻之間的問題,及時向孩子解釋原因,及時給予孩子安慰和關于愛的承諾,照顧好孩子的情緒。夫妻的離婚就不會給孩子造成陰影,更不會發生上文的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