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的順序
最好的說明順序,就是最容易讓人明白的順序。要使人容易明白,學習安排說明順序,要先想清楚說明的目的是什么,說明的目的不同,自然說明的順序也有不同,主要三種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1. 時間順序
如果說明的墓地是圍繞著事物發展變化的進程,說明的順序就得圍繞著發展變化進程的特征來寫,即按照事理發展過程的先后來介紹某一事物的說明順序。凡事事物的發展變化都離不開時間,如說明生產技術、產品制作、工作方法、歷史發展、文字演變、人物成長、動植物生長等等,都應以時間為序。
2. 空間順序
如果說明的是事物的方位和形貌特點,所要說明的內容就要表現事物的位置和形貌特征,即按照事物空間存在的方式,或從外到內、或從上到下、由近及遠、由前而后、由左往右、由南而北、由低至高、由大到小(也可能相反)等加以介紹,這種說明順序有利于全面說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說明某一靜態實體(如建筑物等)。
3. 邏輯順序
如果說明的目的是闡述事理,就要對事物的性質、內涵的解說為內容,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內部聯系或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來安排說明順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內在邏輯關系,或由一般到個別,或由具體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現象到本質,或由原因到結果等等一一介紹說明。不管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器物等,還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都適用于以邏輯順序來說明。
4. 綜合順序
(1)兼用空間和邏輯順序
(2)兼用邏輯和時間順序
(3)兼用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三種順序
針對不同的說明對象,我們應該用不同的說明,但實際上這幾種說明順序也不是截然分開的,而常常是綜合運用,只是以哪種說明順序為主罷了。在考慮運用何種說明順序時,既要注意客觀事物本身的特點,又要遵循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只有合理地運用說明順序,才能使說明文的寫作完成得更好。
寫作秘笈
說明文的結構
理清了說明順序后,接著認清段與段、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系,就容易看出全文的結構,說明文常用的結構有四種:總分式、并列式、遞進式、連貫式。
1. 總分式
包括總——分、分——總、總——分——總等,事物說明文多用總分式,常用語從概括到具體或者從整體到部分的說明,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 并列式
并列的內容都必須圍繞一個說明內容來展開,并列的標準只有一個,不能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標準,采用并列式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進行邏輯上的排列,從而達到解說事物特點、闡明事理的目的。
3. 遞進式
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是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以邏輯為序的事理說明文,多采用遞進式結構。
4. 連貫式(承接式)
說明事物的發展過程、工作程序、以時間為序,前后相互承接,多采用承接式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