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極其害怕處于逆反期的孩子。為什么害怕?通常有兩個原因,一是認為這個時期的孩子難以管教,會給大人制造麻煩,或者惹得大人不高興。二是孩子逆反挑戰了大人的權威,這讓很多家長不高興,有的甚至因為管不好逆反的孩子而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有的甚至因此質疑人生。
其實這完全沒有必要,因為逆反期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逆反是心理學家的說法,其背后是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快速發展,開始對獨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的需求,而表現出的逆反心理和行動,不過是其獨立和自主需求的外在表現罷了。
事實上,孩子的逆反期不只一個,一般認為,孩子會經歷三個逆反期。第一個逆反期發生在學步期,通常是孩子兩歲到三歲左右。英文里面有一個說法,叫Terrible Two,意為令人恐怖的兩歲期。這里的兩歲只是一個虛指,也可能是兩歲差一些日子,也可能是兩歲多,甚至三到四歲。
在前一階段,寶寶覺得有很多令人驚喜的美好東西要去探索。和前一階段不同,學步期孩子很快就會發現,世界——也包括父母——的存在,常常只是為了在他需要某個東西的時候(也就是現在)阻止他得到想要的東西。現在他有了更大的行動自由,急切地想去體驗這種自由。他生平第一次知道做一個有自己獨立意愿的小大人是什么感覺,問題在于:他還不具備做一個有獨立意愿的個體的能力。
學步期孩子幾乎無法控制自己的沖動,并常常因為自己的能力不足或周圍的世界而產生挫敗感,因而常常會發脾氣,這正是人們將這個時期稱為第一個逆反期的主要原因。其實,此時的孩子并不是真的逆反,他常常只是因為受挫過于嚴重而容易發脾氣而已。大人應該允許孩子表現和探索自己的想法,鼓勵孩子積極嘗試,幫助孩子構建自己的世界。
第二個逆反期大概發生在八九歲左右。這個階段的孩子不同于嬰幼兒時期的寶貝,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是一個小大人,不再是孩子了”。他們會通過一些行為來表現自己的這種身份。比如,不喜歡讓家長拉著手,不喜歡父母叫自己的小名;凡事喜歡跟家長對著干,大人說東,他偏往西。不過,此時的他們又非常依賴大人、不講道理,而且通常比較嬌氣、愛哭等。
此時的孩子一般處于小學低年級階段,往往視老師為權威,變得不大相信父母。此時的家長不要過于堅持自己的意見,也不要試圖說服孩子。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知識和生活面的擴大,孩子的很多想法也會發生變化的。
第三個逆反期是孩子的青春期,開始于12歲左右,及至孩子成年之前。青春期孩子的逆反非常嚴重,以至于有心理學家將青春期稱為急風驟雨的時期。青春期的孩子情緒很不穩定,易怒,喜歡標新立異,有時觀點非常偏激。青春期的孩子,不贊同成人的意見和觀點,甚至會為了反對而反對成年人,特別是熟悉成年人的意見和觀點。他們基本只信任同輩群體,喜歡融入到同輩群體之中去。相當多的孩子無法和父母正常溝通,經常發生尖銳的沖突和對抗。
對青春期孩子的逆反,重要的不是教育,而是理解、信任、尊重和支持。理解,就是知道這是孩子走向獨立和成熟的一個必經階段,他并非故意要和父母過不去;信任就是相信自己的教育和對孩子的影響的價值。你早期對孩子的影響和教育,決定了青春期時及青春期后孩子的樣子,你對自己和孩子要有信心;尊重就是尊重孩子的獨立需求和獨處要求,給孩子更多的空間和自由做自己,重視孩子的意見,給孩子選擇的機會;支持就是要學會默默地關注孩子,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及時伸出援手。
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往往比較強烈,有些父母總想壓住孩子,這種思想是萬萬要不得的。作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最應該記住的應該是這樣一句話:千萬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