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說謊,父母的反應及態度非常重要,決定著孩子以后是否會持續說謊。
女兒大概從2歲左右開始,就學會了說謊,比如明明就偷吃了剛買回來的蛋糕,嘴角甚至還有蛋糕渣……當我問她吃了些什么,她往往就會說:“我沒有吃什么”,盡管“人贓俱獲”,她會依然堅持自己沒有吃。
上幼兒園后,女兒為了逃避上幼兒園,也會經常說“我不舒服、我發燒了”。當我假裝同意她不去幼兒園時,她就會立馬生龍活虎。
文文爸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有過這樣的經歷,發現孩子在說謊……綜藝節目《不可思議的媽媽2》中,有個環節是不要給陌生人開門,而何潔的兒子卻開了門。
當媽媽問七寶有沒有給陌生人開門時,七寶邊搖頭邊說“沒有”。明知道兒子在說謊的何潔,并沒有當面揭穿,而是溫柔地安慰道:“你跟媽媽說實話,媽媽是不會罵你的”。
得到媽媽的肯定后,七寶承認了,并表示下次不會再給陌生人開門了。
01、調查表明:2歲的孩子就開始說謊了
加拿大布魯克大學和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曾做過這樣一個小測驗,邀請了65名2-3歲的孩子,這些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擁有著不同的教育背景。
研究人員告訴這些孩子們,要去房間的某個角落找一本書,并且要求孩子們不要偷看身后的玩具。然后研究人員去詢問孩子們,是否有偷看玩具。
對比監控視頻發現,80%的孩子都偷看了身后的玩具,而在這些偷看玩具的孩子中,約有40%的孩子說謊了。換而言之,約一半的孩子都在說謊。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孩子說謊的概率也會增加,在2歲孩子中,約有30%的孩子會說謊;3歲孩子中,說謊率會高達50%;4歲孩子中,說謊率會高達80%,甚至更高。
很多父母發現孩子說謊后,往往會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或者打罵孩子一番。這樣做其實是非常不好的,尤其是低齡孩子是否說謊與誠實、品格無關,與家庭教育及生長環境也沒有絕對的關系。
正如心理學家皮亞杰所說:孩子說謊是一種自然傾向,是非常普遍的行為,我們可以將它作為兒童自我中心思維的組成部分。
02、說謊,是孩子成長中的必修課
有次吃完飯時,女兒一臉認真的對我說:“爸爸穿裙子特好看”,我好奇的問她:“爸爸什么時候穿過裙子啊?”
“洗完澡出來就穿了裙子啊!”女兒天真地回答道,我立刻跟老婆對視了一下,在文文爸看來:做人,最起碼要誠實,不能這樣“睜眼說瞎話”。
于是第二天放學后,我就找他們的老師聊了一下,沒想到老師開心地說道:“哇,文文小朋友的認知水平又提高了。”
看著我一臉懵逼的樣子,老師解釋道,5歲之前的孩子,常常分不清“現實”與“想象”,并不是大人認為地說謊。
在老師看來,此年齡段的孩子“說謊”,往往是內心開始有了想法,具備了較強的思考能力,她肯定是知道爸爸沒有穿過裙子的,但她通過語氣、表情來掩蓋,這些都是高階的認知能力。
多倫多大學的心理學教授KangLee在演講中表示:孩子在說謊時,會觀察大人的反應,然后用大腦去分析,控制自己的語言跟表情,以達到“自圓其說”,讓別人相信。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都會得到很大的提升,而這種能力,是每個孩子遲早都要學會的。因此,有人認為:說謊越早的孩子越聰明,也并非沒有道理。
03、孩子說謊,這樣引導比打罵更有用
? ? ? ?我曾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熱搜問題:你是如何學會說謊的?
其中一條高贊回答是:我犯錯了,父母希望我誠實,然而,當我誠實之后,換來的不是父母的夸贊與表演,而是一頓責打的時候。
看到網友的回答,文文爸是非常認同的,小時候因為貪玩,天黑了還沒回家,被父親找回來之后,質問我為什么天黑了還不回家?
我那時候害怕極了,就說在同學家做作業,忘了時間。很顯然,父親不相信,手握黃金棍斥責道:說實話!
我害怕挨打,就說了實話,結果還是被父親狠狠地揍了一頓,直言說謊的孩子更該打。
從那以后,我就有了這樣的意識:說謊也要挨打,不說謊也要挨打,還不如說謊,畢竟不是每次謊言都會被揭穿。
直到現在,這種“說謊”的想法都還存在,每次外出晚歸時,面對老婆的質問,我也會習慣性地說謊。
所以,當孩子說謊時,父母的態度非常重要,將決定和影響著孩子今后是否會持續說謊。那么,當孩子說謊時,父母怎么引導?
首先,父母要端正態度,辯證地看待孩子“說謊”
對于大多數低齡孩子來說,隨著大腦的發育、認知能力的提升,說謊是一個必經現象,與誠實與否無關,因此,家長無需“草木皆兵”。
此時家長要做的就是,不給孩子貼上“不誠實、說謊精”的標簽,要多引導孩子說出“說謊”的動機,鼓勵其說真話。
《潸然》中有這樣一句臺詞:小孩子是從說真話大人卻不相信的時候開始,才選擇說謊的。
作為父母,不要透支孩子對你的信任,當明知孩子說謊時,父母要鼓勵孩子說真話。
女兒4歲多時,出門就各種說謊,比較腳痛、腿痛,目的就是想要抱。此時我就會說:“你說腳痛,是不是想讓爸爸抱,又害怕爸爸不抱呢?”
女兒點點頭,然后我又會說:“爸爸有點傷心,你都不敢跟我說實話,下次,你可以直接跟爸爸說想抱”。
其次,靈活利用“獎勵”,“強化”說真話的行為
這一招對女兒特別管用,當發現女兒說真話時,我都會口頭表揚她,然后帶她出去玩或者買個禮物,以強化她說真話的行為。
有次帶女兒看牙醫之后,我就禁止她吃糖,當發現她偷吃棒棒糖時,我也沒有批評她,而是鼓勵她說出原因。當她承認之后,我就會給她買個玩具或者蛋糕給她。
另外,也有研究表明,對于3-7歲的孩子來說,多給他們說“誠實會有好結果”的故事,要比“不要說謊”的故事,更能增加其所真話的行為。
總而言之,當發現孩子說謊后,父母切勿責打,辯證地看待孩子說謊行為非常重要。再者,父母也要給孩子做好榜樣,如果父母自己都說謊成癮,想要孩子不說謊,就有點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