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把中小學生送到美國去接受教育,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中國有一個很熱門的現象,就是很多父母會把孩子送到美國去接受教育。
有的父母甚至從小學開始,就把孩子送到美國,為此不惜傾家蕩產,認為這是為孩子的人生著想,無論付出怎樣的代價都是值得的。
這樣的想法究竟對不對呢?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曾經對這個話題有過偏僻入里的個人觀點。
楊振寧認為,把一個中小學生送到美國去接受教育,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但是中國大部分的父母還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為什么很多家長從孩子小時候就擠破頭的要送孩子出國讀書?
很多家長認為,現在中國的整體教育給學生的壓力太大,孩子小時候就有很多的作業,沒有太多的休閑時間,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特別到了初中階段,孩子要面臨中考,到了高中階段,更要面臨高考,如此的一套教育方式,讓孩子太過受累。
作為父母,心疼孩子,不想讓孩子學習的如此勞累,因此,很多父母寧愿花高價錢把孩子送到美國。
當然,作業太多也不是好事情,但一味地認為作業太多,就把孩子送出國去,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
楊振寧為什么能如此的成功,年紀輕輕的時候就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至高榮譽?
楊振寧說,他在西南聯大接受了本科教育,又接受了額外的兩年碩士教育,然后,他才進入美國讀書。
在西南聯大的幾年時間給他的知識樹立了完備且系統的邏輯體系,能夠讓他在進入美國教育時,迅速地去研究新問題,聚焦新問題,從而能夠有所突破。
他之所以能夠迅速地適應美國的教育環境,是因為他在中國的大學里已經有了一套自己的世界觀、自己的知識體系,那在美國這樣一個開放的教育環境里,就能夠激發他更多的創造力。
但是,對于中小學生來說,過早送入美國,很可能會適得其反,毀了孩子的一生。
美國是一個極端的社會,它給人以太大的自由,以致于讓人能夠無所禁忌地放縱自己。
對于孩子來說,判別力低下、自控力差,在美國那樣的教育環境中,極容易迷失自我。
在美國,很多的中小學生陷入吸毒這種惡習之中,就是因為環境給予太大的寬松度,使學生無所顧忌地沉溺在失控之中。
中國的中小學生如果到了美國,極可能會被美國的學生的惡習所感染。如果一旦陷入其中,那將遺害無窮,甚至毀了自己一輩子。
因此,楊振寧認為,千萬不可過早把孩子送到美國接受教育,那樣可能會害了孩子。
楊教授認為,美國的教育絕不是比中國的教育好,包括小學、中學、大學,絕對不是。
在楊振寧看來,最容易成功的捷徑就是,在中國考上一個好大學,接受完四年的大學教育之后,有了扎實的知識和成熟的思考力,再送到美國讀研究生,那么就容易取得相應的成果。當然,楊振寧就是成功的一個例子。
對于家長來說,不要一味地去讓自己的孩子接受國外教育,試想,如果一個出生在中國的孩子,連基本的母語都沒有學好,普通話都說不好,那他在美國又能夠學出什么知識呢。
先把自己的本源樹立扎實,然后以此為根基再去擴展邊界,這是比較穩妥的一件事情,也是相對能使一個人取得成功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