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難題,比如說孩子做事情不能集中注意力、磨磨蹭蹭。
家長不催促他的時候就不做,他們缺乏一定的自律性,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們也經常感到頭疼,不知道如何幫助孩子培養好習慣。
孩子為什么做事磨蹭
其實孩子們也不是天生就磨蹭、拖拉,很大程度是后天養成的習慣。因此,家長們需要主動了解孩子做事磨蹭的原因,這樣才能夠對癥下藥。
原因1、父母的作用
家庭對每個孩子都很重要,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沒有養成好的習慣,那么孩子也很難養成好習慣。
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不注意形象,當有人安排自己時躺在沙發上不愿意動,孩子看到這樣的行為,就會不自覺去模仿,久而久之,孩子也會染上壞毛病,因此,作為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原因2、注意力的影響
孩子們才十幾歲,與成人不同,他們做事情缺乏注意力,其中有一些原因。首先,孩子周圍有太多誘惑性的因素,比如手機、電視、零食等等。
這就需要家長監督孩子,拋下這些東西,把注意力集中在要做的事情上。如果發現孩子有多動癥才造成的拖延,要及時去看醫生,防止孩子變得更加嚴重。
原因3、沒有時間觀念
很多孩子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考試因為時間不夠而沒有做完。這就是他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沒有時間觀念,寫作業時從來不注重時間管理所引發的問題。
比如家長給孩子布置15分鐘背完這首詩,可孩子沒有這個意識,還是拖到了30分鐘才背完,這是不正確的,需要孩子重新規劃好自己的時間。
原因4、不夠熟練
孩子的拖拉和磨蹭也不是刻意為之的,而是他們對這件事還不夠熟練,太過于生疏。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和老師的耐心教導,幫助他們找到方法,給孩子們鍛煉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能夠更快更好的完成任務。
原因5、缺乏興趣
興趣對于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旦他們對某些事情產生了興趣,就會愿意全身心地投入進去,不會再磨磨蹭蹭。因此,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像打怪升級一樣面對學習中的種種挑戰。
如何培養自律
自律是一種習慣,也是品質,如果孩子能早點培養出自律的性格,就能對一生都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當家長發現孩子磨蹭,不要急著去打罵他們,要教育為主,幫助孩子培養自律的精神。
方法1、管理時間
時間是一件非常重要且寶貴的東西,在培養自律之前,父母就要幫助他們了解時間,管理時間。
具體的措施比如不再催促他們寫作業,而是給他們一定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安排,如果沒有寫完,就不能夠做其他事情。這樣孩子才會自己試著管理自己的時間,做一些短期的計劃。
方法2、制定規則
當孩子自己約束不了自己的時候,家長要給他們制定一些規則。讓孩子知道不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也不能夠隨意磨蹭,家長用規則去管理孩子,規定一些懲罰措施,幫助孩子習慣這種生活,進而學會自律。
方法3、給孩子選擇權
有些時候孩子會覺得自己無時無刻都在父母的掌控下,生活沒有選擇權和自由,因此不愿意聽父母的話,做事磨蹭。
那么作為家長,可以給孩子一些權利,比如讓孩子自己選擇穿什么衣服、先做哪科作業,放學要不要去補習班。時間長了,孩子會覺得自己被尊重,才會愿意與父母進行交流和溝通。
方法4、鼓勵孩子
孩子都是需要鼓勵的,如果家長一直以來都批評孩子,沒有表揚和鼓勵,就會容易讓孩子形成自卑的性格,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好這件事。
因此當父母發現孩子做得好或者是有進步的時候,就要表揚和鼓勵孩子,給孩子一些物質獎勵等等。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慢慢進步,養成好習慣。
方法5、培養專注力
養成自律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集中注意力,父母可以給孩子買一些益智類玩具,比如拼圖、七巧板等來鍛煉孩子的專注力。
同時也可以根據孩子的愛好報一些興趣班,在孩子能夠接受的情況下幫助他們培養專注力,進一步養成自律。
孩子們年紀小不懂得自律是很正常的,作為家長,應該有意識地幫助孩子培養這種良好的習慣,改掉磨磨蹭蹭的壞毛病。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夠成為更優秀的人,擁有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