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幾種孩子最容易出現意外的情況,分兩大類來說說。
一是交通安全。孩子天性愛動,不愛被管束。雖然孩子從幼兒園起就有交通安全課,但是每年死于交通意外的兒童數量仍然十分驚人。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2018年全球道路安全現狀報告》顯示,全球每年有18.63萬兒童死于道路交通傷害,其中1/3死于乘車過程中。
在我國,兒童道路交通傷害已成為1歲至14歲兒童第二大傷害死因,15歲至19歲青少年第一大傷害死因。《中國道路交通事故統計年報(2017年度)》顯示,我國當年有2954名兒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13938名兒童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傷。(以上數據來源于2020年12月13日光明日報《道路交通傷害成兒童主要死因之一 專家呼吁攜手共促道路交通安全》)
家長帶孩子出門的時候要有意識示范講解觀察路況、橫過馬路、避讓車輛等安全常識。豬爸爸每次帶豬大寶外出時都要提醒豬大寶過馬路時要先左右觀察,確認安全后再快步走過去。而且豬爸爸反復強調,過馬路千萬不能猛跑,更不能在馬路上折返。
今天早上,在送大寶上學的時候,大寶提了個很多孩子都會提的問題。在過馬路時,路邊有停著的車輛遮擋視線。她問:爸爸,我左邊看了,但是右邊看不到,我能不能先走呢?豬爸爸說:看不清一定不能走!
確保安全的前提是:千萬別抱僥幸心理!
二是意外傷害。幾種常見的意外傷害是碰撞、高處跌落、燙傷、溺水、異物導致窒息等。導致這些意外發生的原因可大致分為環境危險因素和自身大意兩種情況。
孩子愛跑愛跳,尤其是男孩子喜歡相互追逐打鬧。當孩子玩耍時,家長在旁邊要注意觀察可能導致意外傷害的因素:如滑梯可能導致孩子跌落、追逐打鬧容易摔倒、孩子玩耍區域有尖銳物品等,一定要讓孩子遠離這些潛在危險。
環境危險因素較多,比如:家里的電源插座,那是一歲左右孩子最愛拿手指頭捅的地方;一些河湖的野泳場,每年都有人溺水,但就是擋不住游泳愛好者前仆后繼的熱情。
以前,我和大寶愛做一個游戲:就是比一比看誰能舉出的危險源最多。經常在外面出游的時候進行這種比賽。豬爸爸想把安全意識的種子從小就埋進豬大寶的小腦袋瓜里。
最后,我回答一個看似有道理的問題:知道這些安全知識就一定能防止意外不發生嗎?
我的答案是:不能!懂些安全知識可以讓你比那些不懂的人更能發現危險,從而遠離危險。
如果你知道危險,卻不懂拒絕別人違背安全常識的要求、指令,做不到遠離危險,那神仙也救不了你!當泰坦尼克號撞上了冰山再想起學游泳,那只能指望海神波塞冬來拯救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