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但是從學生的學科情況看,傳統的理化生的“大理”組合,和政史地的“大文”組合,依然是最受學生歡迎的組合。
一、政史地和政史生,哪個賦分更有優勢?
對于理科不好的學生,我的建議是直接選擇政史地組合,千萬不要搭配其他理科,這樣沒有任何意義。
政史地組合和政史生組合,在以后的專業報考方面,基本上一樣的,那么從賦分的角度,哪個更加有優勢呢?
對于多數學生來說,肯定是政史地更加有優勢,這是因為選擇地理的學生和選擇生物的學生,實力差距是非常明顯的。
對于學霸來說,一般都會選擇生物,因為生物就是學霸的提分學科,他們一般會選擇物化生、物生地等組合,對于中等生來說,也比較喜歡選擇生物,這是因為生物的難度,是理科中最小的,而那些物理不好,還打算以后選擇理工科專業的學生,還會選擇化學和生物。
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選擇生物就成了別人的“分母”,就成了“炮灰”了。而地理則不同,因為大量的藝術生、體育生會選擇政史地組合,學霸選擇物化地或者物生地的也有,但是從數量上看,要遠低于選擇生物的學生。
所以從賦分角度看,選擇地理肯定比生物更有優勢。另外,從學習難度上看,生物的難度也高于地理,雖然必修一的內容記憶部分比較多,但是到了遺傳方面,很多理科思維差的學生學起來就非常吃力,想學好也不容易。
二、選科,應該考慮哪些因素?
學生選科,不能不看自己的特長,也不能只看自己,因為在賦分模式下,對手非常重要,所以新高考選科,必須做到“知己知彼”。
所謂“知己”:就是要知道自己能學什么,自己想學什么。自己能學什么最重要,對于自己學不來的學科,再好也不要強求。有個物理班主任給學生做工作,要求所有學生至少選擇一門物理,因為選擇物理可以報考90%以上的專業,而傳遞給學生的信號是不選物理,就是最差的學生,只能選擇10%左右的專業(這種認識是完全錯誤的)。但是卻給學生選科造成了很大的干擾,很多學生選擇了物理,但是到了高二陸續選擇了改科,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自己想學的,是第二個要考慮的因素,比如你以后就要學計算機,那么就必須選物理;如果你以后想當醫生,就最好選擇物化生組合,至少選擇物化或者化生組合,如果是在“3 1 2”模式下,必須要選擇物理等。
所謂“知彼”:就是要知道對手的實力如何。如果自己是學霸,可以任意選擇自己喜歡的組合,因為你處于“分子”上;如果成績不好,就直接選擇政史地組合,這對于賦分還有一定的優勢;如果是中等生,則要根據自己和對手的實力進行選科,盡量選擇地理、生物這樣人數較多的學科,因為人數較多,賦分就相對合理。
希望能夠給你提供幫助,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 如果對你有幫助,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