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北芳
“嘉節在陽數,至歡朝野同。”輕輕推開那扇古老的東籬之門,當我們一起看“黃花紫菊淡籬落”時,猛然想起,一年一度秋風勁,九九重陽今又是,正是日月駢偶天地合時,真是人生易老天難老啊。
農歷九月初九,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重陽節。自古以來,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并稱中國四大祭祖節日。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漢,鼎盛于唐代以后,明清時尤其正式隆重。
天之高為九重,日與月君逢九,九九,久久,多么吉祥的數字,在那些久遠的儀式中,像古人一樣登高、插茱萸、賞菊、飲菊花酒。
菊花酒,養顏養目養心志;茱萸花,辟邪辟瘟辟災殃;祈吉祥,祈福祈運祈平安;久久長,益智益生益壽年。
天高云淡,秋濃菊香百果豐;金風玉露,石階不聞蛩鳴聲;姹紫嫣紅,金菊傲霜花開盛;雁陣南去,山川碧霄盡詩情。九日重陽節,開門有菊花。那些溫暖的、豪邁的、多情的詩句也涌到眼前來。“故人莊”的朋友對孟浩然說,“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讓多少人期待著重陽聚首看菊花的美好向往,然而孤獨的王維卻“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只有陶淵明在他的世外桃源,隨時都可以“采菊東籬下”,看“秋菊有佳色”。孩童們唱起《中華民謠》:“大雁飛過菊花插滿頭”,南方人做著桂花糕的美食,北方人則忙著包餃子吃。
忙碌的日子,沒有停一停看一看的時間,某天當我們照鏡見白發,時光的刻刀刈盡粉黛,老之將至的悲戚卻讓我們看到了更可怕的事:父親吊著幾顆稀落的牙只能吃泡飯,母親忙里忙外,核桃臉上時常抹著灰,父母深深的皺紋里蘊藏了多少昨日的輝煌和風霜?海明威在《老人與海》里借由老人之口說:“年齡是身體的鬧鐘”;簡媜的《誰在銀光閃閃的地方,等你》中,那銀閃閃的地方,不是money在閃光,而是滿頭銀發,是述說生老病死、人世浮生的悲歡。誰也無法超越自然的法則,父母的老就是我們的未來,所以行孝要及時。
九九重陽,作為傳統節日,2006年5月20日,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凝聚了中華民族千秋萬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濃濃情意。2012年頒布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了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成為了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是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
尊老敬老是我國的傳統美德,老人是兒女心里的寶,是為社會為家庭貢獻一生的人。重陽節前后,很多地方以各種形式開展敬老活動,召開座談會、搞體檢、贈禮品,扭秧歌等等,豐富多彩。
三百六十五里路,從少年到白頭,老,并不可怕,也不可悲。人間重晚情,所以簡媜說:“我們這些白發老翁也有責任把意義帶給自己的人生。”
千古重陽賞菊,今朝閑話桑麻。佳節喜逢長久日,愿君如意長安康。
百善孝為先,孝老敬老是人間真情永恒的旋律。今日,我們不再憂慮除禍辟邪,卻仍舊祈盼吉祥,祝福安康,向往生活的一萬種美好。為老人祈禱長壽安康,祝福全天下父母幸福安康――不止今天,而是永遠。
作者簡介:北芳,原名盧翠蓮,山東棲霞人。山東作協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煙臺市芝罘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文學創作四級。
2016年12月,與人合集出版散文集書籍《麗人行》。
2017年5月,出版個人散文集《北芳散文選》。
2017年3月,被山東省散文學會授予“半島散文家”。
2017年8月,被山東省委組織部、山東省委宣傳部評為第四屆齊魯文化之星。
2022年,參與主編完《福山區村落文化.臧家莊卷》。
壹點號海島尋夢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