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語文老師,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必不可少。而漢語這門語言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有時光一個詞的近義詞就可以列舉幾十個.近義詞辨析,也正是困擾語文學科考生的一大問題。
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由我們任冉老師整理的20組高頻近義詞辨析,聊聊語文學科中近義詞那些事兒~
1. 頒布、分布
(1)頒布:內容常是法令等。
例:《澳門基本法》已正式頒布了。
(2)公布:內容常是方案、名單、賬目、成績、數字等。
例:單位每月公布一次賬目。
2. 必須、必需
(1)必須:副詞,后跟動詞或動詞性短語。
例:這事必須你去辦,必須學好。
(2)必需:動詞,作謂語、定語。
例:這是生存上必需的本領。
3. 辨別、 鑒別
(1)辨別:指分辨、區別。
例:辨別方向、辨別是非。
(2)鑒別:指通過審察而確定事物的性質或特征。
例:這是鑒別青銅器的一種方法。
4. 度過、渡過
(1)度過:通常用于時間方面,如青年年代、季節、節日、歲月等。
例:度過了許多美好的春天。
(2)渡過:常用于江河湖海,或通過困難、難關、危機等。
例:我們必須同心協力來渡過危機。
5. 遏止、遏制
(1)遏止:著重于“止”,通常用于戰爭、進攻、暴動等。
例:改革大潮是無法遏止的。
(2)遏制:著重于“制”,壓制住,控制住,不使發作,對象通常是情緒、敵人或某種力量,常帶賓語。
例:帝國主義者多年企圖孤立、遏制中國的陰謀已破產。
6. 妨礙、妨害
(1)妨礙:著重指造成一定障礙,程度較輕。
例:妨礙交通、妨礙人家。
(2)妨害:著重指有損害,程度較重。
例:妨害和平、妨害健康、妨害利益。
7. 法制、法治
(1)法制:指法律制度。
例:健全法制,增強法制觀念。
(2)法治:根據法律治理國家。
例:現在是法治社會。
8. 考查、考察
(1)考查:指依據一定的標準檢查、衡量,對象通常是人們的行為。
例:考查成績(業務、言論等)。有時是年代、歷史、文物等。
(2)考察:指通過觀察、調查來研究事物的真相或問題的本質,對象通常是客觀事物,如山川、地質、工程等;有時是人,如干部、工作人員等。
9. 截止、截至
(1)截止:到一定期限)停止,不及物動詞。
例:報名在昨天已經截止。
(2)截至:截止到(某個時候)。
例:報名截至本月底。
10. 學歷、學力
(1)學歷:學習的經歷,指在哪所學校畢業。
例:他,大學學歷,現在本校任教。
(2)學力:在學習上達到的程度。
例:凡具有大專學力的人,均可報名。
11. 權利、權力
(1)權利:公民依法享受的,跟“義務”相對。
例:公民有言論自由的權利。
(2)權力:①政治上的強制力量。
例:國家權利機關。
②職責范圍內的支配力量。
例:行使大會主席的權力。
12. 反應、反映
(1)反應:事情所引起的意見、態度或行動,名詞。
例:演出的反應很好。
(2)反映:把情況或意見告訴上級或有關部門,動詞。
例:把情況反映到縣里。
13. 偵察、偵查
(1)偵察:為了弄清敵情、地形等而進行的活動,用于軍事。
例:偵察兵、火力偵察。
(2)偵查:為了確定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而進行的調查,用于公安機關。
例:為了搞清事故的原因,公安部覺得立案偵查。
14. 啟用、起用
(1)啟用:開始使用(機關印信等)。
例:新公章今天開始啟用。
(2)起用:重新任用已退職或免職的官員。
例:廠長決定起用精通業務的退休科技人員。
15. 向往、想往
(1)向往:希望得到或達到,后常跟名詞或名詞短語。
例:他向往北京,向往共產主義的美好前景。
(2)想往:希望,后常跟動詞短語。
例:他上學時就想往這做一名醫生。
16. 檢查、檢察
(1)檢查:為了發現問題而用心查看。
例:檢查工作、檢查思想。
(2)檢察:審察被檢舉的犯罪事實。
例:檢察院
17. 消失、消逝
(1)消失:側重于事物現象的不再存在,在變化中歷時較短。
例:只是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
(2)消逝:側重于過去了或不見了,常用于時間。
例:青春的消逝是很容易的。
18. 熟悉、熟習
(1)熟悉:指知道得清楚、詳細,含義較廣,對象是具體的人、事或抽象的事理。
例:我和他很熟悉,我去勸他。
(2)熟習:了解得深透而熟練、習用,對象常是技藝、語言、學問、知識等。
例:他很熟習 果樹 栽培技術。
19. 鄙視、蔑視
(1)鄙視:輕視、小看。
例:那時候,唱戲是受人鄙視的行業,飽受傷害的父親不愿讓兒子再操此業。
(2)蔑視:著重指用輕蔑的態度看,根本不放眼里。
例:無產階級英雄戰士表現了對死亡的蔑視。
20. 探望、看望
(1)探望:多用于遠道看望。
例:我路過北京時,順便探望了幾個老朋友。
(2)看望:到長輩或親友處問候起居情況。
例:我今天去人民醫院看望了老李。
天吶,課代表從小學到這篇文章之前都還搞不清楚“必須”、“必需”有什么區別(捂臉),現在終于懂了!
在這20組近義詞中,哪一組是你最頭疼呢?
留言一起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