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吉爾吉斯斯坦(簡稱:吉國)政府一直試圖采取措施將吉爾吉斯語引入國家機構和公民的日常生活中,然而此舉并未取得重大進展。為何母語非吉語人士不傾向于學習國家語言?吉爾吉斯斯坦國立大學吉爾吉斯語系主任、教育學博士和語言學副博士庫特曼貝克·比亞利耶夫對這一現象作出解答。
記者對比亞利耶夫的采訪
問:
吉爾吉斯斯坦公文語言吉語化項目已經啟動過多次,也出臺相關計劃,但并未取得發展。母語不是吉語的人不愿意學習它,您怎么看?
學習和掌握國家語言在任何國家都是一項國策,但它在經濟發達國家實施得更為成功。
蘇聯時期,吉語學習屬于入門性質,學習目標不是為了掌握這門語言。正是這一遺留問題極大地影響了我們其他民族同胞的學習。
然而,我認為主要原因是人們沒有經濟動因去學習它。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的經濟形勢更好,我們的非母語人士正在離開或計劃離開,回到他們的故鄉,所以他們認為花精力去學習吉語沒有意義。此外,計劃出國工作的人也在努力學習他們的目的地國家語言。
問:
那么國家在鼓勵公民學習吉語方面做了什么呢?
2014-2020年,我們實施了一項學習國家語言計劃。其中包括編寫教科書、手冊、網站和雙語詞典。同時還開展了向公務員教授吉語工作,但在民眾中仍然沒有明顯的成效。許多大學也大多用俄語教學。教師要把教學內容翻譯成吉語是非常困難的。
問:
根據我的理解,有必要將所有科學術語翻譯成吉語,這是一項巨大的工作。我們有足夠的學者和資源嗎?
我們的主要問題是缺乏資金。有一些人可以把教科書翻譯成吉語,但幾乎沒有人會同意免費做這件事。我們需要制作大型的專業雙語詞典,現在根本沒有錢做這件事。
問:
客觀地講,吉語是很難學的……。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大家都知道,漢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其次是俄語,但蘇聯時期所有加盟共和國的人都學會了俄語。在我看來,吉語是繼世界語之后,第二容易學的語言。
問:
您覺得為什么很多國家有英語或漢語課程,但很少有吉語或俄語課程?
這些課程是一種商業行為,是一個有利可圖的行業,有需求就有發展。事實證明,在我們國家根本沒有學習吉語或俄語的需求。但我認為,如果一個國家是以民族來命名的,那么公民必須能夠說這種國家語言。這是一個民族性的問題。如果一個國家將自己定位為一個成熟、獨立的國家,就應該在所有領域引入國家語言。
編譯:瓦西里
來源:吉國衛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