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炮炮,馬上就是冬至節氣了,之所以叫“冬至”,是因為這一天,是太陽直射點南行的極致,處在北半球的我國迎來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冬至到來,是在提醒北半球的居民們,要提高警惕,做好防寒準備了,因為冰天雪地的寒冬開始了。
冬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這一天,老百姓吃東西非常講究,今天就跟大家來分享一下冬至飲食禁忌:吃五樣,忌四樣,平安過冬。先說說吃拿五樣。
1、吃肉
吃肉的作用,其實就是冬季進補。民間老話常說:“冬令進補,明年打虎”,冬至正處于寒冬季節,適合以肉類來進補。首選溫補類食物:如雞,羊肉,牛肉,鯽魚等。比如說雞肉,俗話說“逢九一只雞,來年好身體”,吃雞肉喝雞湯,可以滋補身體,抵御嚴寒,加強體質。再比如喝羊肉湯,羊肉富含熱量,能夠驅寒暖身,與蘿卜等食材一起熬煮,既美味又營養。
2、吃餃子
民間冬至有吃餃子的習俗,家家戶戶都會吃餃子,因餃子外形似耳朵,所以古代的人開玩笑說,如果不吃餃子則會被凍掉耳朵,正如民間諺語“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另外,過了冬至,白天一天比一天長,太陽回升,一個新的輪回開始,而餃子諧音“交子”,有辭舊迎新之意,所以冬至吃餃子的寓意非常好。因為冬至大如年,過年吃餃子,那冬至當然也要吃餃子了。
3. 吃湯圓
湯圓包含的美好寓意比本身的美味具有更重要的意義,湯圓外形飽滿圓潤,可以包入各種餡,因此有團團圓圓、圓圓滿滿的寓意,冬至是太陽新的輪回開始,也代表了圓滿,因此吃湯圓又叫“冬至圓”,象征家庭和睦、幸福美滿。
4、吃蘿卜
冬天吃蘿卜勝過小人參。蘿卜中含有蛋白質、糖、維生素A、維生素C,以及鈣、磷、鐵等元素。蘿卜內還含有的糖化酵素和芥子油成分,對人體消化功能大有裨益,能促進胃腸蠕動、增強食欲、幫助消化,所以冬至日吃蘿卜特別好。
5、吃湯粥
熱騰騰的八寶粥很適合冬天飲食溫熱軟的要求。中醫認為食粥可健脾溫胃,且有一定的滋陰、養陰、潤燥功效,正好對抗冬季干燥的特性。為發揮御寒作用,在煮粥的食材上可以加入一些補充食材,比如薏米、大棗、核桃、花生、蓮子、山藥、銀耳等。既能夠滋補人體陰液,緩解冬天燥邪引起的身體不適,同時有助于改善由于冬至節氣過多進食溫補食物引起的機體燥熱。
好,接下來我們來說說冬至日不要吃哪些食物,有這四種禁忌。
1、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在冬至時節,通常會出現食欲下降的情況,于是很多人會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蒜等,可能會刺激胃腸道黏膜,引起胃部不適,還可能引起上火、便秘等情況,不利于身體健康。因此應盡量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2、忌吃燥物
冬至后氣候更加寒冷干燥,人們為了增加身體熱量,喜歡在這個時候吃一些狗肉、辣椒、胡椒、油炸等熱性食材,這些食材在吃的時候感覺很暖和、很舒服,但其實是不太好的。這些都是屬于燥物冬季已經感干燥了,吃了“燥物”容易刺激喉嚨,會出現身體上火、嗓子發干甚至咽喉腫痛等不適,還會引起消化不良。
3、忌生冷食物
冬至后天氣越來越冷,身體的各項機能相比夏秋時節,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人體對寒冷的抵抗力會減弱,食用生冷食物容易導致胃腸道不適,出現腹痛、腹瀉等不適癥狀,不利于身體健康,因此不建議吃雪糕、冰淇淋、冷飲等寒涼食物,也不要吃西瓜、柿子、螃蟹、牡蠣、章魚等海鮮類的寒性食物。在飲食上更要注意多吃暖熱的食物,給身體提供充足的熱量,以抵御嚴寒。
4、忌腌制食品
在冬至時節,天氣比較寒冷,空氣也比較干燥,如果吃過多高鹽食物,如腌制咸菜等,可能會導致口渴增加,還會增加高血壓等疾病的患病風險。因此應盡量避免吃過多腌制類食物。
好,以上就是冬至食物的講究和禁忌,大家學會了嗎?如果能做到的話,那你在冬天會過得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