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出生于秦王宮中,很小的時候就做了太監,過于悲慘遭遇,讓趙高深知如若成功只有付出常人難以想象努力,趙高開始學習法家知識,很快便精通各項法律,這讓秦始皇十分高興,將其提拔為中書中車府令掌皇帝車輿,擔任公子胡亥的教育工作。
地位得到提升后,趙高不僅有機會和秦始皇一起工作,讓其有機會進入秦朝核心管理層,另外他得到輔佐胡亥的機會,讓其可以享受一生榮華,除此之外,那就是趙高有機會接觸各項國政,讓他積累了豐富治國經驗。
反正一句話,秦始皇重用趙高,讓其一下子鯉魚躍龍門了,可趙高并沒有改變初心,而是全心全意做好本職工作,最終讓其成為秦始皇身邊頭號心腹。
對秦始皇來說,趙高就算聰明厲害,也就是個太監,根本難以進入自己的核心圈,重用他就是為了讓其身邊有個人可以照顧自己生活。另外,就是趙高自幼出生于宮中,沒啥深厚背景,自然將效忠秦始皇放在首位,不會有其他花花腸子,這也是秦始皇重用趙高的原因。
秦始皇統一全國后,便打算四處巡游天下,走到沙丘的時候重病,他將幸福趙高叫到身邊希望其能立即將扶蘇招回,并且立下遺照。
如若不是趙高瞎搞,秦始皇所建立的制度不太可能被破壞,因而我覺得趙高亂政是秦朝滅亡根本原因。
那么趙高作為一名宦官,是如何一步步進入大秦帝國核心圈,奪取了秦帝國大權呢,可以說,趙高奪權之路充滿了無數艱辛和苦難,只能說沒有足夠計謀和膽量根本沒法完成這件事情。
高曰:“臣固愿言而未敢也。先帝之大臣,皆天下累世名貴人也,積功勞世以相傳久矣。今高素小賤,陛下幸稱舉,令在上位,管中事。大臣鞅鞅,特以貌從臣,其心實不服。”——《史記·秦始皇本紀》
“今上出,不因此時案郡縣守尉有罪者誅之,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去上生平所不可者。今時不師文而決於武力,愿陛下遂從時毋疑,即群臣不及謀。明主收舉馀民,賤者貴之,貧者富之,遠者近之,則上下集而國安矣。”——《史記·秦始皇本紀》
從中能看出,趙高已經動了一點小心思,他知道自己和扶蘇關系不太好,一旦他登上皇后,有可能難以確保自己小命、榮華富貴都會瞬間沒了,為避免這種情況出現,趙高認為讓胡亥和自己關系親密,他登基能確保自己榮華富貴,同時自己還能掌控大權,為此他打定主意扶持胡亥登基。打定主意后,趙高直接將詔書收了起來。
為達到這個目標,他先是找到李斯,經過一番細心訴說后讓李斯支持胡亥登基,同時保證其位置不會變,這讓李斯很滿意,索性答應趙高,改立胡亥登基。
胡亥登基后,趙高為了可以奪取秦國大權,開始講李斯壞話,一系列操作后,秦二世震怒萬分,下令抓李斯全家,同時將其親信全部猝死,李斯最終被其腰斬而死。李斯被害死后,趙高取代李斯成為秦國二把手。
掌控大局后,趙高又開始作妖,找到胡亥讓其將自己幾個兄弟殺害,胡亥覺得這幾個兄弟會威脅自己皇位,為避免這種情況出來,他覺得自己幾個兄弟威脅自己皇位,處死他們理所應當。于是,胡亥按照趙高要求直接將自己幾個兄弟處死。
害死李斯,處死胡亥幾個兄弟,這讓趙高內心十分舒坦,覺得自己取代胡亥成為皇帝計劃已經越來越近,他開始布局處死胡亥,最終將胡亥處死。
胡亥死后,趙高徹底掌控秦國大權,本想趁機登基皇位,但因局勢錯綜復雜,自己若在這時候登基為帝,有可能會讓自己死得更好,為此他打算推出一個字嬰,讓他當一段傀儡代替自己掌控皇權,一旦局勢穩定自己才取代秦國建立屬于自己政權。
原本,按照趙高計劃自己完全有機會成為皇帝,奈何其所作所為已經難以服眾,所有人均不希望他能當皇帝,因而趙高才會推出子嬰,希望以此降低大家對他不滿,確保自己最終可以登上皇位。這時候,趙高已經有些慌亂,讓自己喪失分寸,最終被子嬰設計殺死。趙高之死,完全罪有應得,如若不是他瞎搞,強大的大秦帝國完全不可能迅速崩潰。
可以說,趙高精明了一輩子,可到最后什么都沒得到,真的是一地雞毛。
對此,你們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