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對于每個家庭來說,都是一件大事。不僅是學生12年寒窗苦讀的結果檢驗,也是未來改變命運的機會。
高考采用全國統考的模式,省內競爭。學生們上岸的標準,是學校的招生標準,對照學生在省內的排名情況。
因為每個省份的具體情況不同,因此高考的難度也不同。24年高考還有2個多月的時間,我們就來看一下,31個省份里,高考難度的排名情況。
影響報考的三個因素:
高考經常會有同分不同命的說法,明明是同一套試卷,考了同樣的分數,最后能夠對應的大學,卻并不一樣。
導致這種情況出現,是三個原因。一個是參考人數的原因,一個是教育程度的影響,一個是當地大學多少的因素。
參考的學生越多,同等分數內的排名越靠后,能夠篩選的院校就越少。同理,因為整體考生比較少,同樣的分數,前面的學生并不多,就可以走好一些的學校。
教育程度越好的地方,高分學生越多,同等分數下,排在前面的同學就越多,報考的時候,自然就不占據優勢。
最后一個是當地學校的因素,本地學校在錄取分數和人數上,會給本地考生一定的優待。因此本地名校越多的學生,分數性價比發揮的就越好。
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就比較好判斷,哪些地區的高考難度會相對好一些,哪些地區的高考難度是“災難級”的。
24年31個省份高考難度排行,榜首和末位都不出所料,前五很意外
排名第一的省份,不出所料是北京。北京地區985,211院校眾多,對本地考生的分數線和名額分配都有一定的傾向性。
且北京本地的考生整體數量并不多,因此競爭并不會很大。一起相對應的,是河南省,河南省的錄取難度是最高的。
這個主要取決于河南本土的考生數量比較龐大,且本地知名院校,只有鄭州大學一所211,能消化的學生數量有限。
近些年,河南一些家長想要走出去。也就是為了未來,學生的高考環境,能夠好一點,不至于卷的太辛苦。
榜首和末位都看過了之后,我們看看其他排名。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別是上海市和天津市,兩所城市的情況,和北京一樣,名校多,生源少,因此上榜。
但前五名中,有兩名不太一樣。第四名是西藏,第五名是寧夏。這兩個省份上榜的原因,和其他地區不一樣。
這兩所地區本土名校并不多,但勝在人口也不多。人口相對較少,且本地的教育資源,相對也沒有很好,所以高分學生會少一些。
在這樣的基礎上,會有少數民族的加分政策,和一些地方性質的幫助。因此,兩個省份上榜,成為前五名。
還有比較意外的是廣東,廣東本省名校眾多,本應該考試難度低一點。但奈何教育水平高,本如考生數量又多,因此排名比較靠后。
筆者寄語:
高考31省的難度排名,是根據本科線的錄取情況篩選的。每個地區都有每個地區的特色,因此會有一定的差距。
但是我們整體來看,被錄取的百分比,相差并沒有很多。一些省份之間也咬的很近,比如湖南和廣東,數據是一樣的。
考生們也不要焦慮,省份不能更改,但名詞可以更改。就算本省考試難度相對大一些,但只要超過本省的其他學生,一樣可以順利上岸,跟其他省份的學生,是不會產生瓜葛的。
今日話題:你對這件事怎么看?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