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的寶寶會有一些特別叛逆的時刻,往往搞得媽媽發狂:
出門按電梯必須得自己按,如果媽媽先按了,要么取消重新來,要么等下一班;
睡覺關燈必須是我說要關才能關,否則,必須重新打開再來一次;
穿衣服的時候,必須要先穿襪子再穿褲子,不然又是一頓哭鬧;
……
很多家長都感覺孩子特別的無理取鬧,而且總喜歡跟家長做對,樣樣事情都要對著干,好像一夜之間,這個孩子就變得不像是自己的孩子了?
相信每一個家里有兩三歲孩子的家長都經歷過這樣讓人很崩潰又很無奈的時刻吧。
首先,叛逆,對著干,一定要按自己的要求來做事情,這是2-3歲這個階段孩子的正常表現,也是孩子成長路上必經的一段路,父母不用擔心。
孩子有這樣的表現,并不是他不尊重父母,或者故意胡鬧,而是孩子長大了。
他的大腦高速發育,行動力邏輯思維也開始變強,開始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認為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所以會開始對一些自己不認可,或者不符合自己需求的行為產生對抗。
簡單來說,孩子會有自己的意見和喜好,而不是單純地聽媽媽的話,任憑媽媽去指揮。
對于這個階段的孩子,父母做好這5點很關鍵,不僅能輕松應對孩子的叛逆,還能同時幫孩子立規矩,讓孩子明白,凡事有可為有可不為。
第一:必須要做的事情,沒有商量的余地
叛逆期的孩子,總是會抓住一切機會來反抗,比如,不洗手,不刷牙,不洗澡,等等,這個時候,家長的態度一定是要溫柔而堅定。
所謂溫柔就是要心平氣和地應對寶寶的小情緒,小叛逆,但同時要保持堅定的態度,讓孩子明白,每天必須要做的事情,是沒有商量的余地的。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
不洗手不可以吃東西,不然手上的細菌會傷害到肚子里面的小精靈,小精靈跟細菌大戰的時候,難免會生病受傷,一旦受傷,小精靈就會罷工,那寶寶就會覺得肚子疼不舒服。
這個小精靈的故事來源于繪本《肚子里有個火車站》,在這本書的幫助下,可以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解決孩子生活中最煩人的吃喝問題。
如果你家孩子也有上面這些問題,推薦陪孩子一起讀讀這個繪本,可以幫忙解決孩子日常中的大部分問題:
第二:不強制,不命令,一切好商量
兩歲多的孩子,雖然有的時候語言表達還不夠完善,但是很多時候是可以聽懂父母的意思的。
所以,當我們想讓孩子配合做一件事情的事情,把強制命令的語氣,換成商量,或者是征求孩子意見的口吻,孩子會更愿意配合你哦。
商量,代表的是尊重,是理解,這樣的表達方式會讓孩子放下戒備之心,去思考該如何跟你配合,這是一種做家長的智慧,也是高情商父母都會用到的一種表達方式。
第三:鼓勵孩子多嘗試,父母做好幕后保護工作
這個階段的孩子,好奇心特別重,而且隨著自己的行動力,肌肉力量不斷地壯大,孩子會去挑戰很多之前沒有做過的事情。
比如:喜歡玩刀子,在沙發上、床上亂蹦亂跳,拿著筆在家里到處亂畫等等。
這個時候家長就不要強行去阻止,你越阻止,孩子越好奇,越想去嘗試,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允許孩子去探索,同時,要注意給孩子提供保護。
孩子想玩刀子,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拿出一張紙,讓孩子在紙上劃,讓孩子感受刀子的威力;
如果不小心刀子劃到了孩子的手,也不要指責,打罵,而是問孩子的感受,讓孩子來說使用刀子的時候要注意什么,這樣的嘗試會比你說教一萬次都管用。
對于愛在沙發上床上蹦跳的孩子,我們可以在沙發周圍鋪上厚實一點的地墊,或者在床的四周圍上圍欄,都是不錯的選擇。孩子喜歡亂涂亂畫,我們可以給孩子設立一個繪畫園地,讓孩子盡情享受繪畫的樂趣。
第四:尊重孩子的意見,讓孩子擁有選擇權
心理學家認為:
當孩子自己可以自由選擇的時候,他們會最大限度內化自己的行為,并且對自己的選擇賦予更多的責任,這樣行動力也更強。
尤其對于兩三歲的孩子來說,尊重他們的意見,運用注意力轉移法,引導孩子做出合適的選擇,會在很大程度上培養孩子的自主感和責任心。
比如,孩子刷牙的問題,我們可以問:
你是想讓媽媽幫你刷,還是你自己刷呢?想讓孩子喝水時,我們可以說:你是想用奧特曼的水杯喝水,還是汪汪隊的水杯呢?
把孩子的注意力從刷牙轉移到自己刷還是媽媽幫忙,把喝水轉移到選擇水杯上,既讓孩子享受到自主選擇帶來的掌控感和自主感,又很好的化解了孩子不配合的問題。
第五:對于孩子不當的行為要堅決嚴厲制止
比如孩子動手打人,心情不好的時候亂扔亂摔東西,這些行為家長都要及時地制止。
蹲下身來,看著孩子的眼睛告訴他:
寶貝,心情不好的時候,打人,扔東西這樣的行為都是不對的,你可以把你心里的感受說出來,這樣媽媽才能更好地幫你。
然后在運用奶油媽媽一直分享的情緒處理的方法,來告訴孩子一些正確表達自己情緒和不滿的方式,引導孩子合理的發泄情緒。
可怕的2歲叛逆期,其實并不可怕,而且總有一天會過去,關鍵是父母在這個過程中給到孩子的理解和鼓勵,這種來自最親近最熟悉的人的關愛,會給孩子內心注入充足的心理營養,為孩子未來的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