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對危險識別能力較弱,一旦玩危險游戲可能造成嚴重的身體損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少年兒童往往不顧后果,做一些有危險的游戲,無意中使自己或他人身心受到傷害。因此,家長要教育少年兒童做任何游戲時,都應考慮游戲有沒有危險,防患于未然。把一些安·全常識融入生活中,教給孩子,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下面我們來談談那些游戲有危險。家長應該怎么做:
1、孩子喜歡到河里去摸魚抓蝦,確有一定樂趣,家長從小要告訴孩子它的危險性,不能獨自去做
(1)陷入淤泥中不能自拔。
(2)被急流、漩渦卷走。
(3)染上血吸蟲病。
(4)被河底垃圾、雜物劃傷手足。
(5)游泳技能不好者,還容易溺水。
2、少年兒童之間做比膀勁游戲時,常會發生肩關節脫臼。少數大孩子喜歡雙手拎著低年級小朋友的頭,嘴里還會不停地叫著“拔蘿卜”,這樣做很容易造成頸椎骨折,發生生命危險。所以這種游戲不能做。
3、當別人正在掏耳朵時,千萬別突然打擾他,或者有意大聲嚇唬他,這樣很危險,這種游戲不能做。
4、趁人不注意時,對著他人的耳朵大叫;或者躲在角落,當他人走近時,突然跳出來扮怪相、發出怪聲;特別是夜晚,在黑暗中嚇唬別人等等,都是非常危險的行為。身體不好的人,很容易誘發出大病來。所以這種游戲不能做。
5、別人坐在雙人凳的一端,你坐在另一端,當他人不注意時,你突然站起來;或者當別人暫時從凳子上站起來,你卻把凳子搬走;或者別人站在凳子上有事時,你卻搖晃凳子驚嚇他等等,這些“游戲”都玩不得,摔傷了人就后悔莫及了。
6、打仗游戲玩不得。不少男生特別喜愛玩打仗游戲,這類游戲往往會出現下列危險場面:
(1)爬屋頂、越斷壁、走”⒖綰庸檔取
(2)使用的“作戰武器”對人有傷害,如耍刀槍、舞棍棒、打彈弓、飛梭鏢、扔石子和撒沙土等。
(3)騎在同伴身上做騎兵,或人馱人地作坦克,或盤起一條腿“斗雞”,或幾個人伸出手臂一起握拳作大炮等等。
玩打仗游戲常常出現事故,如摔傷、撞傷、扭傷、擊傷,或皮外傷、眼外傷,甚至骨折等等。不僅受傷者吃苦,也給雙方父母造成精神傷害,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所以這種游戲不能做。
7、孩子拉孩子蕩秋千是危險游戲
孩子還小,肘關節發育不完全,韌帶比較松弛脆弱。手臂拉得過猛,壓力就在肘關節上。很容易導致肘關節脫位和骨折。所以不要太用力拉孩子的胳膊!所以這種游戲不能做。
8、騎大馬是危險游戲
家長在臥室里為了哄孩子開心,爸爸常常愿意當牛做馬給孩子當坐騎。爸爸為了保護孩子,會把頭肩部伏得很低。
在搖晃狀態下,一旦孩子沒有抓住爸爸,很容易從爸爸頭部方向向下滾落,造成頸部的挫傷。不要意外發生以后再追悔莫及。所以這種游戲不能做。
9、翻跟頭是危險游戲
翻跟頭是許多孩子在睡前的“保留節目”,寬寬的床是孩子的游樂場。
孩子可能在無意中發現了翻跟頭的樂趣,家長覺得孩子柔韌性好,往往會鼓勵這種行為,甚至和孩子比賽。
但是翻跟頭是孩子安全的頭號殺手,一旦動作沒有順利完成,頸部受力時間過長,很容易發生骨骼的錯位。
10、從高出跳下來是危險游戲
11、兩人拽住 轉圈圈是危險游戲
許多爸爸在戶外時喜歡拽住寶寶的胳膊和肩膀,與孩子玩一起轉圈圈的游戲。盡管這個動作能帶給孩子快樂,但是在慣性的作用下,寶寶的肩膀非常容易發生脫臼。
在輪圈圈結束之后,孩子常常會因為轉圈次數過多,頭暈而跌倒。而同樣因轉圈眩暈的家長往往不能及時進行救助。
12、撓癢癢是危險游戲
許多家長喜歡用撓癢癢的方式逗孩子笑,但是孩子在大笑時容易造成呼吸急促來不及換氣,很容易使大腦缺氧,由此引發一系列嚴重后果。
而且大人在給寶寶撓癢癢時,往往不懂得控制時間和力度,寶寶長時間大笑,容易使下巴脫臼,在掙扎的過程中也很容易扭傷。不要把寶寶的痛苦當做快樂。
13、“假裝打架”是危險游戲
兒童玩假裝打架的時候,要是你的指甲不小心劃到了他,他就會生氣,然后你們就變成真的打架了,所以“假裝打架”是一種危游戲險。
14、孩子玩“拔蘿卜”的游戲很危險
孩子對肢體的操控能力還不熟練,同時身材弱小,沒有力量,骨骼也相對較為脆弱,很容易在游戲的過程中受傷,因此有些帶有安全隱患的動作,一定不要對孩子做。
15、踩井蓋的游戲很危險
請告訴孩子不踩井蓋,遇到井蓋繞過去。有的井蓋不牢固,可能顛覆你??縿e人不靠譜,靠自己最靠譜。要對孩子進行全方位安全自我保護教育。
16、把身子放進狹小空間的游戲很危險
請告訴孩子不要將身體的一部分放進狹小空間,如將手指往瓶子口里插,將頭伸進院墻欄桿的縫隙,以免被卡住。身體和思想一樣需要自由。
17、別把筆變成匕首
孩子在家里拿得最多的物件是筆。家長要告誡孩子,筆能變成匕首,誤傷自己。學校也時有學生被筆扎傷的事件。筆能寫出千古文章,也能傷人。
18、拿著剪刀打鬧、奔跑、比劃、指人是危險游戲
家長要教育孩子不可拿著剪刀打鬧、奔跑、比劃、指人等。教會孩子如何正確的使用剪刀,同時也要教會孩子使用的規則,教育孩子用后要及時放回原處等。
19、家庭是孩子日常活動的主要場所,對于三歲以下的孩子家長要及時把家里的危險因素排除掉。
1、把家中危險的物品收拾起來,放到孩子不易拿到的地方。
2、給家中孩子能夠得著的電插座都粘上膠帶封好。
3、把各種藥品、放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或打不開的容器里。
4、不要用飲料瓶子裝有毒的物品,以免孩子誤服。
5、不要把孩子單獨留在家中,不要讓孩子獨自在樓梯口、陽臺、窗邊、廚房、浴室等易造成傷害的地方玩。
但是對孩子們不能保護過度, 對那些四歲以上的孩子而言,不能把所有的角都磨圓,讓一切鋒利物體都消失殆盡,這樣孩子們反而更容易受傷。只有孩子真切地看到、感受到了危險,他才會在大腦里形成記憶,并記住那很危險。
我們沒有辦法永遠幫助孩子去除一切危險,那就要從小教孩子認識危險,培養危險意識,然后自己避免危險。
孩子都喜歡冒險,喜歡刺激,家長也不能過分的緊張,這樣會扼殺孩子的天性,一味地禁止孩子不要干什么,不如疏導教育孩子認識危險。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告訴孩子禁止的理由,而不是簡單地用嚇唬和恐嚇來制止孩子,因為在命令和恐嚇下的孩子可能盲從,也可能偷偷背著家長去做,反而更危險。
我覺得家長可以這么做:
1、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2、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安全小故事,還可以多帶他參加一些安全演練活動,通過參加這些活動,讓孩子切實的感覺到危險有多可怕。
3、告訴孩子生命無價
家長要對孩子進行這樣的教育:遇到危險時,保全生命是最重要的,任何物品都不能和生命相提并論。曾有學校發生火災,學生為了拿書包喪生。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