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你有沒有想過,每天和孩子說的話都有哪些?孩子對你說的話又有哪些呢?
我也聽過很多父母和我說,不知道該和孩子說什么?孩子一回來只知道問:作業寫完了嗎?考試打多少分?在家說得最多的就是:吃飯了,睡覺了,起床了。
很多家庭在孩子青春期時,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親子溝通問題,回溯到童年,都是在親子溝通時出現了問題。
(生命如此旺盛,多么美好)
親子溝通為什么這么重要?
往近了說,親子溝通就是父母塑造孩子的過程。
根據研究數據表明,兒童每天使用詞匯的86%-98%都與父母一致。父母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表情和動作,漸漸變成了孩子未來的樣子。
三歲以前,大腦會發育到成熟期的80%左右,這三年使大腦建立神經連接的條件就是撫養者 的語言。如果把大腦比喻成一臺機器,父母的言行就是在為孩子創造超級機器的過程。
再往遠了說,親子溝通其實就是信息的傳達,文明的傳承。
人類的進步,就是靠著一代一代口耳相傳,把生活經驗和知識傳遞給后代。我們就是從前輩那里試錯、摸索過后的經驗,獲得進步。
一定有家長會說,我當然知道親子溝通很重要,但是真的和孩子說話的時候還是會有很多問題,經常發生沖突和矛盾,該怎么辦呢?
其實,爸爸媽媽一定要有自信,你們就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你們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一點必須深信不疑。
只要我們學習正確的方法,并且轉變原有的認知,就可以做一個有科學理念的新時代父母。
(滿樹的粉紅,笑得如此燦爛)
親子溝通該注意些什么呢?
01
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財物
很多父母會有一個執念,覺得孩子是自己生自己養的,應該就要聽自己的。
孩子就是獨立的個體,有獨一無二的思想和個性,父母真的想讓孩子獨立自主,在未來有生存的能力,就要與時俱進,和孩子一起成長。
02
孩子不該實現你的愿望
我經常看到很多父母做一件事,那就是讓孩子去做自己以前沒做的事情,美其名曰是為了圓自己的夢。
但是,我們有沒有去問問孩子,他們到底喜歡什么,想做什么,沒有了解何談溝通?
03
只有最適合的建議,沒有最好的建議
同一件事,同一個方法,同一段話,在不同的人身上,效果不同。
父母要認真觀察,看看自己的孩子有什么個性,做事的態度和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找到和孩子同頻的溝通方式,給他們最適合最需要的幫助。
04
學會聽才更會說
真正有效的溝通是建立在傾聽的基礎之上,只有父母聽懂孩子真正想要表達的,才能說出他們能聽得進去的話。
(金黃色的鈴鐺花,隨風飄蕩)
親子溝通到底該說些什么
0-3歲
嬰兒期的孩子,大腦正處于迅速發育期,爸爸媽媽在孩子清醒時,可以和孩子說他看到的、聽到的、摸到的、嘗到的一切事物,從五感去刺激孩子。這可不是你一個在演獨角戲,孩子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瘋狂吸收信息。
同時,媽媽的聲音也會讓寶寶更安心,建立充足的安全感。
舉個例子,寶寶看到一個蘋果,你可以說:寶寶你看這是一個蘋果,紅紅的;摸摸看,是圓圓的、滑滑的;我們來嘗一嘗,是酸酸甜甜的。萬事萬物都是你對話的素材。
3-6歲
幼兒園的孩子,正是在學習生活喜歡和養規則的時候,父母要從日常的一點一滴去影響孩子。從清晨起床,就可以和孩子互動,如何穿衣、洗漱、吃早飯。遇到長輩,示范孩子如何打招呼;孩子哭鬧,教會孩子怎樣平靜心情,表達出來。
6-12歲
小學階段的孩子,社會關系更豐富,思想也更成熟。父母要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當下流行的新鮮事物是什么、孩子在玩什么、看什么書、和誰交朋友、在學校發生了什么,這樣才能和孩子有話題。
每天問孩子這幾個問題:今天在學校有什么開心的事?和朋友玩了些什么?有需要幫助的嗎?有什么收獲?
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啥也不懂,有時候他們比我們想象的要更加有想法、有智慧、也更加敏感。
12歲以上
初高中階段的孩子,非常需要自己獨立的空間。聰明的父母要學會少說多聽、只要孩子主動來和你說的時候,你再發表意見,其他時間你就多表達對孩子的愛,給他們足夠的包容和接納。他們也在學著長成大人的樣子。
(每片葉子都是愛你的形狀)
當然,所有溝通的前提都圍繞一個字:愛。只有帶著愛的一顆心,才會發現孩子的需要,孩子的心聲。
我很喜歡撒切爾夫人的一段話:
注意你的想法,因為它能決定你的言辭和行動。
注意你的言辭和行動,因為它能主導你的行為。
注意你的行為,因為它能變成你的習慣。
注意你的習慣,因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為它能決定你的命運。
每位父母都應該時刻關注自己的起心動念,真誠的叩問自己:我是真的為孩子好嗎?
因為,孩子就是在我們的言行中塑造而成。
以此共勉!
(感恩大自然的饋贈,文中圖片為生活中隨手一拍)
微光家庭教育,建立的初心是為您提供一個有愛有溫度的場域,幫助一群愛學習、想進步的家長,攜手相伴,修身修心,每周五直播,和你一起面對挑戰、解決育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