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逆反
逆反心理是孩子發展中的一個必然現象,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標志,家長千萬不要大驚小怪。隨著知識的積累,見識增加,孩子要求獨立的言行逐新增加,一旦違背自己的意志,就會反抗。正常的逆反心理是孩子要求自立、自主的一種表現,是孩子探知未來的一種表現,過度了就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了,容易導致孩子任性、固執、焦慮,產生對別人的敵意、偏見與懷疑,不利于改善人際關系,長此下去,會造成性格孤僻,心理不平衡,嚴重影響自己的形象,失去愛、友情和親情,甚至危害身體健康。
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的亮亮,今年12歲了,經過醫生的精心治療,病情基本穩定,醫生強調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要運動量過大。可是,由于他生性好玩,迷戀上了一種叫“捉螃蟹”的刺激游戲。這種游戲由于需要跑動,運動量大,使亮亮競然忘記自己是病人了,幾次因為體力透支,而引發心臟病加劇。醫生警告說如果再不注意的話,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媽媽不知道說了他多少次,可他就是不聽媽媽的勸阻,爸爸長期在外面工作,在電話里也多次說亮亮不要運動過量,可孩子就是我行我素,媽媽、爸爸說了不起作用,為了預防萬一,媽媽就請假在家看著亮亮,不讓他出去與小朋友玩“捉姊蟹”,可是媽媽有工作,不可能總看著他,只要媽媽一離開,他就偷著跑出去玩。他感到不去與小朋友玩,比死還難受。
心理導航
媽媽咨詢了心理專家,心理專家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后,找到了問題的根本。原來,通過秘密觀察發現,亮亮的兩個小朋友就住在附近,由于從小一塊玩,性格脾氣愛好類似,感情頗深厚,出現了一天不見就想念的現象。于是,心理專家根據孩子的特點,設計了一個治療方案。
迂回攻擊法
有些孩子由于逆反心理嚴重,聽不進家長的話,可是能聽進同齡孩子的話。在心理專家的建議下,亮亮媽媽主動到另外兩個孩子家,與孩子和家長溝通,把亮亮的病情講清楚,希望他們配合,幫助做好說服工作。兩個孩子與家長非常同情亮亮的病情,在與亮亮玩時變換了游戲方式,不玩劇烈運動的游戲,以靜為主,把中心轉移到開發智力游戲上,而且還主動勸亮亮注意休息,按時吃藥,希望他身體早日康復。
以事實說話
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為了讓亮亮徹底明白身體現狀與康復的道理,媽媽在主治醫生的幫助下,讓亮亮接觸了幾位有類似病的已經完全康復的同齡孩子,讓康復的孩子說出自己是怎樣保護身體的,亮亮聽了以后感到自己盲目進行劇烈游戲,后果十分可怕,悔改之心立刻產生了。
積極參與
為了趁熱打鐵,在亮亮媽媽的努力下,兩個小朋友的家長也分別做了各自孩子的工作,統一了思想后,向亮亮提出以后要多在一起學習,爭取考個好學校,千萬不能再瘋玩了。于是,三個小朋友今天在你家相互學習、討論,明天在他家學習、討論,學習成績提高很快,讓家長們吃驚不小。通過這幾個步驟的治療,孩子心理問題徹底根除了,現在經常可以看到亮亮和兩個好朋友在家里探討學習的場景,再也看不到他們瘋跑的鏡頭了。
心理專家提示
第一,對于身體不好的孩子,要限制他們的運動與游戲確實有些困難,“訓斥”、“堵截”的方法不可取,偏激做法更不可取,千萬不要強拉硬拽,更不能簡單粗暴地去阻止孩子;應該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找準問題的根本,通過“迂回”戰術,通過第三者去做工作,問題解決就容易一些。
第二,發現孩子有了逆反心理后,家長千萬不要采取強硬手段迫使孩子屈服,這樣會使孩子失去自我意識,自我實踐和主動探索的機會,導致孩子遇到事情沒有主見,影響孩子終生發展。
第三,要珍惜孩子的好奇心與求知欲,積極與孩子交流,肯定孩子的思維。
第四,家長要注意靈活性與原則性,對孩子的合理想法要積極支持,甚至可以與孩子一起去實踐;對不合理的,甚至有問題的想法,家長要冷靜,并學會引導孩子,通過恰當教育,使孩子明白道理,千萬不要出現頂牛局面,加重兒童的逆反心理。第五,孩子自己也要學會控制,信任老師、家長有知識、看問題準,知道尊重老師和家長的重要性;平時多學習,開闊視野,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知道“謙受益”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