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自己是個不聽話的孩子。
我在她們眼里一直是活潑開朗的女孩子,長大之后的我,性格也隨著我的性格,慢慢的變得內向,有些孩子覺得我是不是沒有那個性格,在學校是個不活潑開朗的女孩子,在生活中也是被人欺負,和同學也相處得比較好。
有一天,在學校值日的時候,我和同桌發生了一些矛盾,就開始發生了早戀,由于那個女生沒有滿足我的好奇心,我們班的班長和我女兒都開始吵架了。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當時我正在那里寫作業,我看到了一件很好的事情,于是就在心里一直想著,怎樣才能讓老師不再這樣對我女兒,我該怎么辦,但我擔心的是她,會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她身上呢?
我想想看,我便開始試著慢慢放手,不再嘮叨,有時候她讓我幫她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但是由于這個男生是女生宿舍的住址,所以我不放心,我想要看看她有沒有受欺負。
有一次我在上課的時候,因為擔心女兒的被子被偷走,就把她的被子在一起放到了門口,沒想到女兒卻看到了,還以為媽媽不在,開始擔心起來,想要和媽媽說說說,可是她卻突然把被子扯下來丟在地上,還大聲哭,我當時想到這是她最愛的被子,她知道我在家里有什么不可以,于是就把被子放在了門口,并且哭著說:“媽媽,我不知道這是我想要的。”
聽完女兒的訴說,我很感動,我相信女兒和她的過往經歷是一樣的。
對于父母來說,我們看到的,是孩子想要的,并不是他們自己的需要,所以當父母被孩子的行為激怒時,我們會覺得不舒服,覺得孩子“太叛逆”,其實是因為我們覺得自己不夠了解孩子。
為人父母,我們總是以“愛”的名義,來否定孩子,卻很少傾聽孩子的聲音。
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呢?是來自父母的理解、接納、包容。
當孩子感到孤單的時候,當孩子犯了錯的時候,我們卻只會指責孩子,“怎么這么不聽話,都是因為你。”
當孩子想要做的事情沒做好,我們卻可以指責孩子“你怎么這么不聽話”,我們卻可以想想孩子在想什么,有多少是他們做不到的。
即使我們做不到,我們可以學著和孩子成為他們的朋友,當然,也可以給孩子講一講過去自己犯過的錯誤,在一定的時間里,你可以幫助他改正錯誤,而不是打罵孩子。
想要了解孩子的世界,就要先了解孩子的世界。
一起來看一看
父母和孩子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
父母和孩子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是完全不同的,
具體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看:
1、人際關系
親子關系是最重要的,孩子在與父母相處過程中會因為各種原因,逐漸疏遠父母,這是孩子們在成長中最初所缺少的。
家庭中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是最近的,關系也是最密切相關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那么,作為孩子的父母,應該如何做好榜樣呢?
我想,我們父母都有自己的使命,首先要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良好的家庭環境,就是孩子們最好的禮物。
那什么樣的家庭環境是最有利于孩子的呢?父母應該控制自己的行為,讓自己成為孩子成長的引路人。
2、父母的言行舉止
父母的行為舉止,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
父母之所以如此優秀,不是因為父母自身所做出的努力,而是因為父母以身作則,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溫暖,讓孩子明白,父母永遠是最值得信賴的人。
李嘉誠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應該先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是不是給孩子做出了一個什么樣的榜樣。
3、父母越“雙標”,孩子越不聽
家長明明知道玩手機不好,但還是忍不住會去玩,這種雙標是無意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