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非常不聽話怎么辦李玫瑾教授很疑惑:孩子六歲了,很調皮很淘氣,不是因為“孩子”,而是孩子年齡越大所表現(xiàn)出的行為和父母的教育理念不同,因此做家長的必須轉變育兒觀念,以全新的方式和孩子相處。
王老師的辦法是,像動畫片一樣,用孩子喜聞樂見的方式,通過故事,甚至是說話,告訴孩子,什么是正確的行為,什么是錯誤的行為,讓孩子明白,什么是正確的行為。
01、教育理念不同,方法就會不同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xié)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教育是需要依據(jù)孩子自身的特點,不同的教育方法帶來不同的結果,父母如果想讓孩子改變,就要先改變自己。
王老師有一次參加一個家長會,發(fā)現(xiàn)一個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就是無論自己怎么教育孩子,孩子都聽不進去,做家長的又如何說的更有效果呢?
就比如有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疑惑,孩子在學校已經聽了一遍了,回家還是不聽,那就只能采取措施了。
我們可以在每次說完話之后,模仿孩子的語氣,“啊”“嗯”“好”這樣的話,先口頭表演一下,表演完了之后,再坐下來和孩子一起分析,“你剛才在學校有沒有聽老師的話”“你有沒有看到老師對你有什么特別的幫助啊?”
孩子可能會說:“沒有啊,我和他說話可有效啊!”
那么我們可以試試這樣和孩子一起討論,“那我們以后遇到這種問題,可以怎么解決啊?”
比如,告訴孩子,“我們明天我們就學武術,好不好?”“好啊!”“那你有沒有跟我保證,明天就不去練了?”
如果孩子不答應,那就讓孩子繼續(xù)做,如果不答應,那就爭取下次,這一招也不靈。
第三步,同孩子協(xié)商,達成一致
家長和孩子談話要把握好“度”,不要每次都讓孩子去討價還價。家長可以在孩子提出要求時,讓孩子決定了。
比如,孩子想吃餅干,但媽媽不給。
媽媽也許可以這樣說:“你吃完餅干,肚子好餓了,我們再吃點餅干吧。”孩子一聽,想吃餅干,根本不可能,于是就不樂意了。
可又說:“媽媽覺得餅干在我們肚子里,你吃了餅干就不會肚子餓。你還餓了,是不是?”孩子就算餓了,也不愿意自己吃飯。
第四步,共同協(xié)商,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真的餓了,就不再逼他吃飯了,等他安靜下來了,再吃飯。
結果,孩子吃了一個中午,一餓了,就哭鬧起來了。
他不吃飯,有的媽媽會說:“不餓不餓,要吃什么?”
他不吃,有的媽媽會說:“不吃就不吃吧,這個太難了。”
其實,孩子一哭就哭的這種行為本身就是不好的,他在威脅家長。
我們首先要觀察孩子在什么情況下會用哭來威脅家長。
通過跟孩子溝通來達到目的,既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為什么要這樣做,也可以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言外之意。
其次,這個時候我們要及時給孩子安撫,告訴孩子“這個行為不對,以后媽媽要給你更多的時間,你說不行嗎?”
如果孩子表現(xiàn)好,可以適當滿足孩子的要求,并且告訴孩子:“我知道你現(xiàn)在不開心,我們一起加油!”
孩子如果哭,我們就說:“我知道你不開心,但你一直在發(fā)脾氣,我覺得這個行為讓我很難過。”
如果孩子有抵觸情緒,我們就先接納孩子,引導孩子把情緒發(fā)泄出來,之后再幫助孩子找到發(fā)泄的方法。
第三,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多多交流
孩子喜歡跟別人聊天,對方家長自然會想要和孩子聊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這種情況下,孩子會跟家長說一些:“我在學校聽老師講了一節(jié)課,覺得很無聊。”“好無聊。”
很多時候,孩子跟我們說的是抱怨是因為父母沒有聽他說完,比如他想和同學去借著別人的自行車,于是孩子很緊張,他看到他父母想要和他一起玩,就會有些擔憂,覺得爸爸媽媽媽對他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