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覺得父母啰嗦,覺得父母不理解,覺得父母不理解,覺得父母沒用心,覺得父母的嘮叨太煩。
這就是青春期孩子的一個普遍特點,但是這個特點也是導致青春期孩子叛逆的最大因素。
孩子們在青春期叛逆的時候,內心有一種迷茫的感覺。他們會覺得家長不理解他們的,在和自己對著干,總是家長說什么,他們就和家長對著干。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xié)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這也是青春期孩子的一種心理特點。
他們總覺得家長的行為不應該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想聽從家長的想法。
尤其是他們的大腦正在經歷快速發(fā)育的過程,負責驅動情緒的大腦前額葉皮層,發(fā)展得很快,但是負責控制情緒的前額葉皮層要到20歲才能完全成熟。
所以孩子才會表現(xiàn)出容易沖動、喜歡冒險的行為。
青春期孩子的大腦發(fā)育特點
1.前額葉皮質激素分泌旺盛
孩子進入青春期后,大腦的前額葉皮質激素分泌旺盛,孩子的情緒起伏變化很大,自控力變差。
2.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增強
因為杏仁核的這種能力比較強大,孩子的記憶力和分析能力也會跟著增強。
3.青春期孩子普遍缺乏自制力
父母總是認為青春期孩子比較叛逆,但其實青春期也是孩子自我意識逐漸增強的階段,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一個非常關鍵的階段。
他們在和父母發(fā)生沖突的時候,他們傾向于用暴躁的方式解決問題。當孩子和父母發(fā)生沖突的時候,父母的反應就會讓孩子認為自己沒有做錯事的資格,不聽父母的話。
這個時期的孩子非常的敏感,他們會和父母發(fā)生沖突,父母如果和孩子對著干,孩子就會認為自己不受父母的歡迎,情緒變得暴躁。
二、父母要怎么和青春期孩子溝通?
1.不要管控孩子的行為
青春期的孩子正處于叛逆期,父母一定不要管控孩子的行為,而是學會和孩子做朋友,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當孩子遇到問題時給予理解和支持。
2.尊重孩子,減少控制
青春期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喜好,父母不要過多的干涉和控制孩子,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不要過度的關心和保護,更不要強加干涉,適當?shù)姆攀?給孩子獨立的空間。
3.溝通和交流的時候,切忌嘮叨和說教
父母不要總是用責罵的語氣和孩子交流,這樣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不理解自己,讓孩子感覺到和父母溝通是個很痛苦的過程。
4.適當?shù)姆攀?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很多父母總是喜歡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的身上,孩子永遠都活在父母的規(guī)劃下,當孩子可以做選擇的時候,就替他做決定,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沒有安全感,讓他失去了自己的自我,缺少了發(fā)揮自己能力的機會。
5.不要讓孩子因為做錯事而愧疚
這一點也很重要,有些孩子平時犯了錯或者做得不好時,會因為某些事讓自己感到愧疚,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改正。這樣的孩子,在以后的日后更加趨利避害,更加變本加厲。
6.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沒有附加條件的,如果孩子在外受了委屈,回到家父母可以給予孩子安慰,同時也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愛,不要吝嗇自己的愛。
所以說,有時候讓孩子幫忙,對于他們的成長是有益處的,有利于他們的成長。但是,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愛,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是無條件的,讓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才會建立起安全感,有信心,不被其他人所依賴。
育兒過程中,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孩子只要有需要,就可以向父母求助。如果父母不及時、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可以給孩子購買一些父母能教給孩子的健康書籍,比如陪孩子看《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養(yǎng)成》這本書。
但是如果父母是個整天只會說教、情緒崩潰的人,那么孩子就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只會將情緒憋在心里,有情緒也很難表達出來。所以,這本書,能夠代替父母首先把孩子的情緒調動起來。